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对大明朝制度要进行调整(二合一) (第2/2页)
号,朱佑栎才是纯天然的小天才。 一两岁的时候,就能用一些充满逻辑的话来表达自己感受了,学习速度也很快。 朱见济这个当爹的亲自给他启蒙,有时候难度还会比后世小学二年级的还难一点,结果朱佑栎还是能跟上,而且大多情况还是用心算的,那胖成萝卜条的手指头都不怎么掰。 除了这个,朱佑栎性格还挺耿直。 在襁褓之时,对自己认准的事就很有原则—— 比如总喜欢尿在亲爹身上, 比如会自觉控制喝奶的份量,争取他娘那里嘬一边,奶妈子那里嘬一边,雨露均沾,从不独宠一人。 以及,对自己用过的东西,哪怕过时不需要了,也得留着不扔。 这一点,倒是跟朱见济很像。 毕竟皇帝小时候骑过的羊车还放在仓库里收藏着。 朱佑栎口嫌体正直的拧好发条,放下车子让它动起来后,抬手擦了擦头上不存在的汗珠。 “不扔,留着!” 谁动他的东西,小太子就跟谁急! “爹也是这么想的。” 朱见济又把大胖儿子抱起来,让他坐自己腿上看小车在地上溜达。 “咱们家的东西,总不能让别人捡回去。” “那阿爹治国,跟我玩车子一样?”朱佑栎抬头发问,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娘之前说你在忙,一直不高兴,还让我不去你那里跟你一起玩。” 他拧发条就好费劲了,想来他爹折腾大明朝这个巨大无比的“玩具”,会更加吃力。 朱见济见儿子关心自己,不由笑出了声。 “这倒也不至于让你担心。” 男子汉大丈夫,本来就该给妻儿解决外面的麻烦,要是让家里人替自己担心上了,那朱见济这个皇帝当得可就有点糟糕了。 “爹这些日子做的,就跟你给小车拧发条一样。” “大明朝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车子,一直传到爹手里,以后还要传到你手里……” “这车子,是不能停的。” “它一停,里面的东西就要坏掉烂掉,到时候坐在车子里的人就要想办法换个新车子了,咱们老朱家作为旧车子的主人,会被跟着一块扔掉。” “他们怎么能这样!”朱佑栎狠狠一瞪眼,“谁敢扔我们,我们就把那些坏人都杀掉!” 朱见济继续笑道,“这个倒也不必,人那么多,杀起来手也累。” 至于再高深的道理,他也没必要现在跟朱佑栎说。 说了,儿子能理解多少,又能记住多久,还是个问题呢。 “咱们要做的,就是把祖宗传下来的车子修得更好,努力拧发条让它一直开下去,别停住就好了。” 零件落后了就换掉,老物件改改还是能用的。 就算最后改的祖宗都不认识了,可那也是传下来的那辆车子啊! 95改就不是95了吗? 开玩笑! “哦!” 朱佑栎听他爹的意思,好像拧发条比杀人简单轻松一点,颇为认真的点点脑袋,表示“太子知道了”。 过了几日,内阁把关于“退伍军官转文吏”的报告发给朱见济,皇帝看过之后,就去内阁跟心腹们商量了起来。 “这次选吏,如同国家选官,是朝廷有旨意才办起来的,所以怎么用人,又用到何处,得让朝廷订个规章制度出来。” “商卿家提议,让有意转为地方吏员的军官于军中训导处报名登记,同时让地方统计所缺人手情况,朕觉得不错。” “不过既然如此,再把它改大一点也无妨。” “地方上不仅要呈报人手缺口,还要把他们需要人做哪方面的事务,有什么任职条件,都提前说好,然后再让退伍军官去训导处对标报名……” “跟科举一样,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那些人既然是朝廷选出来的,那也得让朝廷出钱养,不能再让地方官府私人招募。” 地方上容易出现贪腐情况,有一个原因便在于官员可以自己招聘幕僚来办事,要是做的广泛一点,府衙都能充满他的私人党羽,成就他的一言堂。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地方官府的吏员大多是本地人担任,久了就成地头蛇,架空外来的县令知府都是有可能的。 猛龙过江,有时候都得在地头蛇手上栽个跟头。 现在朝廷把“谁来当吏员”的权利控制在手里,一定程度上,还算强化了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巩固了统治。 “那些吏员,也要有绩效考核,他们每年所做的一切,都要有文书记录,送去上级和按察司处,不合格者免职,合格者加薪有奖,若是积年有功,日后自然可以来吏部报道,升为一方主官。” “若是无功无过,但行事可称勤勉,那其主官也不得将之罢免,上了年纪退休后,也要像官员一样,有相应的待遇,以做养老之需。” “当然了,朝廷的钱也不是白出的……” 虽然这么做肯定会加大朝廷的财政开支,但每年拨给地方的预算,本来就有一部分是发给当地吏员的俸禄,现在只是多加了一点钱上去,要说压力,还不算太大。 “但凡任官为吏的,一律不准经商,或者从事与其所任之职务有关的所有可营利的事业。” “此外,朕想了想,地方上之所以贪腐不绝,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地方官除了主政一方之外,还自掌判罚之事……此等情况,若是遇到违法乱纪,按察司的人查出了还好,不查出,便要再上演一次荆襄民乱,这是很不好的!” 天底下,哪里有选手、裁判都让一个人当了的道理? 司法权不独立出来,强大起来,当官的就对法律很难害怕。 大明朝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个提刑按察司,之下的州府县,完全是当地主官自管自罚,哪能有效? 罚酒三杯而已,你们老百姓还不给我这个父母官面子了? 商辂他们起初听朱见济说关于吏员的管理,本来就有些紧张了。 因为皇帝提到了“官吏不得经商”,这已经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 很多家族怎么发展起来的? 不就是家里出了个举人进士当了官,手握权力后反哺家族,从而鸡犬升天,得道成仙的? 现在不让人经商谋利,那就让官员全家都难受了。 不过话到这里,还算可以接受。 皇帝已经在地方杀了好几波人了,不久之前的大纠察,不止是刑部吏部都察院这些官方机构,镇抚司都快住不下那么多人犯了。 皇恩浩荡之下,不让官吏经商,还算能忍。 反正当官的自己光拿工资,也是能够保全自家人的安心从容度日的。 家族里的人想想办法,拐弯几次,也能蹭到光,不怕没路子赚钱。 只要明面上没关系,一切都能过得去。 可现在说,要对国家体制进行调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