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荆襄流民的解决办法 (第1/2页)
乾圣元年的四月底, “兀鲁思一战,生擒孛来,俘虏两千三百余人,牛羊三万……” 内阁之中,商辂正对着朱见济打报告,转述这次主动出击取得的成果。 在绝对的优势碾压下,获胜是必然的。 朱见济对此毫不意外,只是安心坐在凳子上撸猫—— 这猫还是他当年送给杭皇后玩的那只大橘后代,完美继承了它爹的肥胖基因,小小年纪已有朱见济幼崽时期的风范了。 更重要的是,这橘猪脾气很好,很亲近朱见济。 那只已经在皇宫内繁衍出几十只后代的大橘估计是和朱见济一样记仇,到现在都没忘记过去自己才舔顺毛就被他逆着摸乱的仇,所以每次一碰到都得大惊小怪一阵。 若是杭皇后在旁边,它还得对朱见济撅起屁股,当着面**蛋,眼神鄙视,霸气侧漏。 它的后代也大多如此。 好在后面朱见济又引进了几个阉猪人才,阻止了这种不雅风气在宫廷内的传播。 而现在独得皇帝恩宠的这只,却是罕见的会对朱见济蹭蹭舔舔的大脸猫。 此时还在春天,北方还有些没有散完的寒气。 朱见济也喜欢抱着这坨肥rou来暖手。 跟猪咪贴贴,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情愉快的事! 就在捏猪肚子的快乐下,朱见济决定给那些俘虏一个好下场。 他毕竟是心善的,一口气杀太多人也不符合皇帝仁慈的形象。 “只诛首恶,将孛来处死吧,送去给其他边镇的人瞧瞧。” “剩下的人,则是依照旧例,迁到辽东为奴,修长城边堡。” “另外,这段日子关外的户口登记如何了?” 张凤连忙回道,“自组建农会和分田的消息传出去后,加上地方官府发动和蒙古牧民主动入籍,新增已经有四万三千多人。” 听起来有点多。 但朱见济还是摇了摇头,“不行,少了!” 关外的土地开垦情况终究要注重。 要想在那边长治久安,那发展生产就得搞起来。 纺织厂能拉动经济,但也只能拉一点点,农会也是一样。 因为关外的人口基数是不多的。 只是靠本地人自己繁衍生息,朱见济开放十八胞胎都不行。 生养孩子是需要时间的。 而且生活压力也不会让老百姓养得起那么多孩子。 很多情况下,日子难过的百姓要么咬牙带着孩子吃糠喝稀,要么就是卖儿卖女,补贴家用。 没有强大外力的推动,这是难以改变的。 朱见济已经在考虑要不要鼓励一些人口外迁到关外了。 可眼下的新问题,是中原之地的田土在清点之后还算够用,人口还没膨胀到需要去更北更南的地方开荒的地步。 而且边荒土地如何获得足量的粮食,也必须考虑。 不然直接下令移民,那就是在把人往火里推。 “还是得鼓励百姓耕种才行!” 小皇帝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粮食的问题。 人吃不饱饭,什么事情都不好做。 而以目前的农作物产量,即便有农会这种集体化劳作的加持,平均下来也就够老百姓吃喝不愁。 吃更好的,更饱的,那还是个遥远的梦。 谁让大明朝现在走上了小冰河期的路呢! 朱见济从未忘记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也从来不敢把每年必到的各地受灾情况奏疏扔到旁边,自欺欺人,当个不接地气的天龙人。 他是要来改变大明朝的! 原来的历史轨迹上,在土木帝重新登基后的“天顺八年”,可还爆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荆襄百万流民起义呢! 虽然那次起义的主要原因并非天灾,但朱见济已经让人调查过荆襄之地的情况,知道流民暴动的推动力十分复杂。 首先,是湖广之地的地形问题。 大山林立,谷阻山深,人烟稀少,是大明统治区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逃到这里的流民可以依之自行耕种,避开各种赋税和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