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太孙不行 (第1/2页)
,天下第一逆贼 跟在父亲的身后。 朱瞻基抱着最后一坛被挖起的桃花酒,迷迷糊糊的回到了东宫。 东宫依旧是那个东宫。 终日里寂静无声,看不到外面的无尽纷争。 就连东宫里的仆役们,也很是安于现状,没有其他人家争强好胜,向上攀爬的欲望。 大概是太子爷回来之前,已经提前派了人回宫禀报消息。 等到朱瞻基带着浑身的泥土,抱着酒坛子走进东宫。 就看到太子妃双眼通红,满脸悲痛,一副揪心模样的捏着块手帕,带着孙若微、文想、红衣三人,就站在东宫大门影壁后面的前院里。 眼看自家儿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太子妃再也忍不住,豆大的泪水止不住的从眼眶里滑落下来。 她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小跑到朱瞻基面前,让人将儿子抱着的桃花酒抢走,然后就一把将其抱在怀里。 太子妃的双手不住的拍打着朱瞻基的后背,嘴里不停的埋怨着:“人都死了,你个混账玩意为何还要糟践活人!” “道衍要知道了,定然又要嘲讽你个混小子了!” “知道你重情重义,可不能不顾自己身子,这要是出了点什么事……” “你个混小子要我们家怎么办啊?” “……” 尽管太子妃不住的骂着,但言语中关切的情感却是表露无疑。 朱瞻基的目光由浑浊,逐渐的恢复过来。 太子妃则是已经松开了他,低着头用手帕擦着脸上的泪水,看着儿子正在盯着自己,不由的又是一脸责备的身后重重的拍打在儿子的胸膛上。 “混小子!再不回来,家里的面都要用完了!” “快跟娘去吃面!” 东宫想要的东西,就没有过时不候的道理。 若是让外面人知道东宫里没了面,只怕下一刻宫门外面就已经是有了成堆的面。 朱瞻基默默的点头。 他看向了站在原地的三女,脸上露出一个歉意的表情。 孙若微一脸的担心,显然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文想则是默默的瞪了朱瞻基一眼,然后露出一个妩媚的面容。 红衣则是有些愤愤,却又一直皱着眉。 眼看着儿子就是不动,太子妃不由又是一巴掌:“还傻站着干什么?快去吃面!” 太子爷则是在后面幽幽的说着:“和你说,今晚这面你小子要是吃不完,你是不可能睡着的。” 说完,已经将人带回家的太子爷,慢悠悠的晃晃脑袋,从内侍的手上接过拴着大黄狗的绳子,向着自己的地方走去。 大黄狗朝着朱瞻基叫了一声。 它大概是不知道今天死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所以它的叫声里,倒是有些炫耀的意思。 毕竟,等下回到他和老主人的秘密基地,就能得到吃不完的rou。 朱瞻基被太子妃直接带到了小厨房。 似乎确实做了一晚上面食的厨子,眼看着太孙终于回来,明显的松了一口气,不由伸手擦了擦额头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汗水。 一碗香喷喷的阳春面被端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东宫的厨子很用心。 旁边还放着几碟这个时节的菜码。 鳝段、鲜笋、黄花菜。 东宫的仆役们,都待在小厨房外面。 太子妃则是带着三女,各自搬了凳子,就坐在朱瞻基的对面。 这样子让人有些难以好好的吃面。 刚刚拿起筷子的朱瞻基,不得不将筷子放下。 他苦笑了一声:“你们这样,让我很没有办法吃下去面……” “你!”太子妃当即不满,然后又立马停了下来。 她本来想骂一句你个小兔崽子。 不过最后她还是放弃了。 太子妃转头看向小厨房外面:“来人!搬了麻将桌过来!” 一听到老娘喊得这么熟悉,朱瞻基先是一愣,然后默默的翻了一个白眼。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当初他人还在东瀛的时候,就听到不少的小道消息。 说的都是进来应天城里热闹的事情。 其中就有当朝太子妃引领起来应天城中的麻将热潮。 无数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家的妇人们,都开始每天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然后围在牌桌上,将麻将砸的砰砰作响。 朱瞻基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造成大明的妇女们,开始亡命麻将。 而外面候着的东宫仆役们,已经是动作了起来。 不多时,一张麻将桌竟然就被他们给直接搬进了小厨房里。 说是小厨房,可安置在东宫里头的小厨房又能小到哪里去。 太子妃带着三女,直接坐在了牌桌的四个位置上。 她的手已经在洗着麻将,还不忘看向朱瞻基:“你吃,当为娘不在这里。” 朱瞻基还没有开口回应,那边牌桌上就已经响起了码城墙的声音。 让人很舒服的声音。 朱瞻基脸上的愁容,终于是少了一些。 直接将炒笋的碗拿到面前,夹起一大筷子放到红烧黄鳝的碗里,拿筷子搅拌着,让双方能够更加亲密的联系起来。 朱瞻基便拿起一块筷子,直接塞进嘴里。 菜码子,就该这样吃,才是最正确的! 咀嚼完咽进肚子里,朱瞻基这才喝了一口面汤,吃下一口面条。 然后朱瞻基长长的伸出脖子,仰起头来,大声的长出一口气。 厨子就站在一旁,腰上的围裙都还没有解开。 看到太孙正看着自己,出自不由的挺了挺胸膛。 朱瞻基笑着说:“听说你家婆娘又给你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出自愣了一下,没成想会听到太孙问起这事。 太孙是想干什么?难道是觉得我最近干活不认真了?厨子有些蒙,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下岗。 朱瞻基接着说:“这菜码子做的不错,要是没有面就更好了!” 这话更让人没有办法接。 没有面的面还叫面吗? 您是要埋进菜码子里? 朱瞻基又说:“等回头,我让人送些日月堂用的书,再给娃娃做几件衣裳一并送过去。” 日月堂的书,那可都是太孙亲自写出来的,这就代表太孙对孩子美好前途的祝福。至于衣裳,那只有亲友之间才会做的事情。 没有送钱,反倒是让厨子安下心来。 能在东宫里头做饭,谁还在乎钱不钱的? 厨子高高兴兴的道了谢。 朱瞻基也已经将面前的食物都吃完了。 三样菜码子,一滴不剩。 面汤也被喝得干干净净。 只有躺在碗底的面条,显得很是委屈的聚成一坨。 吃完了。 朱瞻基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牌桌。 很显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