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世界的大门 (第1/2页)
,天下第一逆贼 皇帝很是潇洒的走了。 独留下他的三位心腹臣子和长子。 夏元吉、宋礼、金纯三人默默的看向朱高炽。 太子爷耸耸肩:“既然陛下说了,三位老大人就在这里用过饭再回城吧。” 三人都没有动。 眼神在继续交流着。 最终,宋礼缓缓开口:“殿下,您认为现在到了必须要革新的时候了吗?” 朱高炽摇摇头。 就在三人以为太子爷同样觉得,这个时候并不是朝廷推行革新的好时机的时候。 朱高炽却是开口道:“我不知道。” 从徽州府在解决了地方八姓之后,就全面接手监督徽州革新事项的太子,竟然在这个时候说他不知道? 这样的回答,不得不让三人齐齐愣住。 朱高炽则是再次重复:“孤不知道,此时扩大推行革新,是否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至少,我们应该去尝试!” 夏元吉小声询问:“殿下是担心会失败?” 一旦朝廷正是确定革新的政策,必定会出现反抗。 这些被触动利益的人,一旦反抗起来,其势头定然是来势汹汹。 失败,是与成功相伴而行的。 成功自然是众人期许的结果。 可一旦失败,大明自此之后的几代人,将绝对不可能再提革新之事。 对此。 前宋可鉴! 朱高炽点头道:“如今大明看似东征南讨、九边稳固,然则却也好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容不得半步走错。错,就是万劫不复!” 反对派永远都会存在。 哪怕仅仅是因为你早上吃的太多。 或是你踏进门用错了一只脚。 金纯笑了笑站起身,看向众人:“诸位都不饿吗?老夫可是饿了!既然陛下说此处的伙食不错,咱们是不是该听陛下的话?” 夏元吉呆滞了一下,然后笑出声来:“陛下说的,自然是没错的!快走快走!老夫也确实是饿了!” …… 应天城。 鸡笼山上。 皇帝的銮驾走的很快,从城外皇庄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到了这里。 车驾停在了山下。 小沙弥带着皇帝,漫步在上山的阶梯上。 “老和尚怎么样?”朱棣跟着小沙弥询问着。 小沙弥依旧是一副恭敬谦卑的模样,打着佛礼道:“回陛下,师父说了,生死早有注定,如今的一切不过是上天想要让他表现的而已。” 听着小沙弥的解释,朱棣不由的摇摇头,无奈的苦笑一声。 老和尚这番话,倒是越发的有得道高僧的样子了。 看着小沙弥稚嫩的脸颊,朱棣突然询问道:“你师父死了之后,你想做什么?” 大概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 小沙弥显得很是认真,他彻底的停下脚步,站在台阶上皱着眉显得很是认真的思索起来。 朱棣倒是也不急,陪着小沙弥等待着问题的答案。 想了很久,小沙弥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师父一直说,现在的人少了些东西,我想去找到这个缺少的东西是什么!”说完,小沙弥像是自嘲一般的笑了起来。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稚嫩的沙弥,会露出这样的笑容来。 朱棣继续询问着:“你能找到?” 小沙弥摇摇头:“师父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贫僧自然也是找不到的。所以,我想去秦淮河逛逛……” 反转来的太突然,让朱棣一时之间无以应对。 这么一个整日里待在寺庙里,吃斋念佛的小沙弥,竟然知道秦淮河? 老和尚果然不是个正经玩意! 简直就是佛家耻辱! 朱棣心中有些愤愤,觉得老和尚这些年躲在这山上,正经事没干多少,倒是给佛门祸祸的不轻。 他不由沉着脸,质问道:“这也是老和尚教你的?” 小沙弥没做多想,当即摇摇头:“不是……是太孙以前过来的时候和贫僧说的……” 顿时。 朱棣一脸黑线。 一来是因为他冤枉了老和尚。 二来则是因为他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的宝贝孙子带坏了这个小沙弥。 于是,他更加的严厉:“太孙都和你怎么说的!” 小沙弥伸出手,在光滑的脑袋上不停的挠着:“太孙说出家人也要在红尘之中摸爬滚打,如此才能参悟透真正的佛法。我觉得太孙说的很对,因为这些年师父的那些佛经我都读完了,但还是没有感受到佛祖……” 说着,小沙弥一脸坚定的看向皇帝:“所以……贫僧觉得,太孙说的应当没有错,该去寺庙外面摸爬滚打一番。想来到时候,才能真的感受到佛祖……” 似乎很有道理。 朱棣不由的想到自己。 当年太祖高皇帝还在的时候,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大概就是为大明朝,永远的镇守北方,甚至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替太祖高皇帝将北方所有的敌人统统杀死,然后将他们的头颅用马车装好,摆起长长的队伍,插上最华丽的旗帜,然后送到应天城来。 好得到太祖高皇帝的一声夸奖。 后来,他希望成为一个好皇帝。 但他同样不知道,一个好皇帝应该怎么成为。 是时间和这个世界,让他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一位君王。 朱棣不由的点点头:“这个秘密我会替你保守,等老和尚死了,朕会给你旨意,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前半句是用私人的身份,后半句是用皇帝许下承诺。 小沙弥茫然的点点头,在他这个年纪和阅历,显然是不明白皇帝的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身份和年纪有着天差地别的两人,结束了这场简短的对话。 朱棣也终于是出现在了姚广孝的草屋前。 此时,院子内外的一株株桃树,已经露出了一个个的花骨朵。 盛开不是过时间的问题而已。 一点点的粉红,将周围的环境装点的自然和谐。 即便这些年来过无数次,朱棣依旧对老和尚这样的怪异癖好有些不解。 桃花本是年轻的少男少女们追求的美好事物。 却成为了一个和尚。 一个老和尚的喜好! 推开院门,朱棣就看到一个藤椅放置在院中最大的那颗桃树下。 朱棣记得,这颗最大的桃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