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上钩【第五更】 (第1/2页)
年轻的参谋同样是皱了皱眉。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对这位像是一头愚蠢的倔驴一样的王爷,产生想要换个主将的想法。 他蹲在朱高煦的身后,压着声音谏言:“王爷,此时离天黑尚有半个时辰,该让火头军为各处送去一口热饭了。” 此地位于山脚,官道转弯的上头。 过了弯口,就能直面十数里外的官仓。 倭寇来袭必定是会选择,在朝廷最为松懈的时候出手。 而等走到平坦官道上,前方十数里地就是官仓的时候,正是朝廷官兵放下警惕的时候。 而夜晚,总是发起伏击的最佳时机。 参谋团们希望能在大战到来之前,让埋伏在此处等候倭寇到来的官兵们,吃上一口热饭,补充因为寒冷和时间流逝而造成的能量缺失。 后勤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朱高煦却有些不愿意同意,如今埋伏此地的官兵,不过才三个时辰左右。 在此之前,不论是靖难还是北征,他所经历的事情,要比现在严峻的多得多。 燕军南下千里之地,往往为了强占一处有利地形,全军上下可以一整日的不吃东西。 征战漠北草原,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时候,更是时常人困马乏。 他觉得这些参谋和政委,是在胡乱插手,想要通过这些愚蠢的毫无作用的行为,来牢牢的控制住这支本该南下南疆的军队。 参谋见朱高煦没有急着回答,则低声补充道:“王爷,今日乃是腊月二十三。” 虽非除夕大年,但今天也是小年的日子。 军心不能乱。 朱高煦知道年轻的参谋言语之下的含义,他无可奈何的摇摇脑袋,闷闷的回着:“让火头营将做好的热饭送过去,所有人等不许生火!” 朱高煦同意了参谋团们的提议,但还是追加了一道军令。 参谋点点头,主将的权势终究还是需要维护的。 这厢,见到参谋鞠着身子离去,消失在林间雪地中,朱高煦哼哼着,靠在身边的树干上,侧目看着透过林地不远处空无一人的官道。 按照原本的计划,他此时本该是赶去温暖的交趾,享受着异域风情,在海边吹着温暖的海风,品味着交趾的地方美味。然后等跨过了年,再与老三一同西行,赶到正在与缅甸宣慰司对战的鄂宏大处。 可他不过是刚走到湖广地带,就被锦衣卫找上,要他藏匿身份,前往江浙福建地带,另有大明军国大事要做。 然后,南下的两位亲王队伍里,就多出了几位妙龄女子和两架巨大的马车。 朱高煦用脚指头都能想到,如今朝廷里对自己的评价是如何的了。 两位王爷不思进取,在被皇帝下旨调往南疆之时,竟然还收集美女,沿途放荡形骸,不思进取。 朱高煦想想都觉得委屈愿望,自己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时候,还领兵在外,蹲在这片冷风嗖嗖的林地里,还要受着朝廷里的非议。 想想,几度是要潸然落泪。 还是老三舒服啊! 那几个其实是宫女的女人,虽然碰不得,但躲在温软的大车里,享受着伺候,该是何等的惬意。 身后的林地里,传来了一阵摩擦声。 一名朱高煦的亲兵,端着碗已经没有多少热气的饭,匍匐着过来,到了朱高煦面前。 “王爷,吃点东西吧。” 朱瞻基本不想吃的,他觉得自己还是个铁人,但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亲卫,眼中的期盼,只能无奈的接过饭碗,囫囵扒了一口,一边咀嚼着一边闷闷的问着:“派出去的斥候,可有消息?” 亲卫摇摇头:“头一道消息传回来后,如今尚还未有消息传回。” 朱高煦看了一眼逐渐暗淡下来的天色。 林间的风声逐渐的大了起来,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冷。 福宁州早几日就已经知道,朝廷另外追加了一批物资,就在近日将要运抵福宁州官仓。 这是真的运粮队。 不过,运送的都是朱高煦这支军队的粮草物资而已。 朱高煦不知道的是,他们这样的安排,倒是替倭寇节省了一些事情。不必假装出现一支运粮队,来引诱福宁州官仓护卫外出支援。 饭只吃了半碗,就被朱高煦还给了亲卫。 这个时候,远处亦有脚步声传来。 不多时,几名风尘仆仆,浑身站满雪水的斥候,就到了朱高煦面前。 “王爷,我等已分布左右三十里,一旦有倭寇行迹,便会立即发出讯息。” 朱高煦抬抬眼:“希望能等来那些该死的倭寇!” 一旁的亲卫小声道:“王爷放心,倭寇定然是会来的!如今整个江浙、福建,唯有福宁州有朝廷的运粮队。近日倭寇未有动静,若是此次有所动作,必定会在今日此地!” “咱们的好太孙哇!”朱高煦忽然发出一声感叹。 让前来禀报消息的斥候,以及跟随多年的亲卫,不由的愣了愣。 一旁,几名聚在一起的政务和参谋,也默默的将目光偏移过来。 朱高煦轻笑了一声:“也只有本王这个大侄子,才能让整个沿海数省,统统听从其调令。不过,本王倒是要看看,他到底能不能猜中这次,倭寇就会按着他的心意,到这里来赴死!” 谁也不知道朱瞻基为何要选定在福宁州设伏。 明明,整个沿海地带,都有可能成为倭寇攻击劫掠的地方。 也没有人知道,为何朱瞻基会如此肯定,倭寇就会如设想的一样,出现在这里。 至少,朱高煦是想不通的。 但是老爷子的旨意,让朱高煦不敢有任何的反驳。 他接下来可还是要去南疆的,他可不想等到最后,自己又要被弄到哪个犄角疙瘩的地方去了。 想不通那个大侄子,为何会如此的肯定,倭寇就会出现在福宁州,朱高煦双手环抱,就接着靠在身后的树干上,眯起眼来。 “等倭寇来,喊醒本王!” …… 夜色,逐渐将天空变成墨色。 夜风越来越急促。 雪林远方的山岭官道上,亮起了一道绵延的火龙。 长约里许。 张五林有些紧张,他这次是特别从拓林村幼军卫大营抽调出来的,担负着诱敌的职责。 在他的前面,是副千户朱高燧。 也是这一次,负责诱敌的运粮队的主将。 他们都是从拓林村被抽调出来的。 太孙要他们到这里来,所以他们来到了这里。 漫长的运粮队里,确实是装满了前方不知道藏在哪里的,友军们的粮草。 但同样的,所有的马车上都藏着幼军卫的火铳,以及一面面盾牌。 山脚下的弯道口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张五林紧张的咽了一口口水:“千户,您说倭寇会来吗?” 朱高燧的身份并没有在军中有所隐瞒,是个人都知道,他是汉王府世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