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江都城灭门案 (第3/3页)
然而,却是出乎意料。 并非是扬州知府邓永新。 而是一直沉默着,愠怒着的叶英发。 他注视着于谦,沉声开口:“究竟是何人,胆敢犯下如此滔天罪行。还请于经历快快说来,我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需要给汪汝润一个交代,令其瞑目。” 两淮转运使司衙门,能给汪汝润交代吗? 且不说,如今汪府灭门案,已经可见要震动京师了。 就是有扬州府在,也轮不到转运使司衙门在给交代。 叶英发的话,无非是在施压。 以主持两淮盐务,治下盐商却惨遭满门灭口,而喊冤。 邓永新看了一眼,依旧沉默着的皇太孙。 他稍稍一想,啪的一声,双手拍在了桌子上,顺势撑着桌子,站起身来。 “叶大人,汪府惨案,自有江都县、扬州府、锦衣卫、朝廷主持!朝廷向来公正,难道叶大人以为,朝廷不会查清此案?” 叶英发瞪眼怒目,他亦猛拍桌子:“邓大人,何出此言?本官何时说过,朝廷有失公道,不能查清此案了?本官身为两淮转运使,治下盐商如此不明不白的被满门灭口,难道本官一句话都不能说?邓大人又是安的什么心?” 邓永新昂着头,抬着下巴,冲着叶英发。 他冷哼一声:“本官安得什么心?本官倒是听说,就在前些日子。上月,汪汝润在你转运使司衙门里,与那两淮盐商王博厚发生争执。那王博厚,光是在两淮,就有七八万的盐引,两淮盐引第一人。说不得,就是那jianian商,贪图更大,这才灭了汪汝润满门!” 叶英发顿时大火。 心中愤怒不已,几乎就要开打。 邓永新这番话可谓诛心。 先是点出,王博厚与被灭门了的汪汝润之间的争斗。 又说王博厚乃是两淮盐引最多的人。 最后,定性是jianian商贪图利益,做出如此惨案。 推理的很合理。 但有条致命的潜台词。 王博厚手握两淮七八万的盐引,为两淮盐商第一人。 两淮盐务,是叶英发执掌的。 王博厚能拿这么多盐引,难道不是叶英发在背后支持的? 若是汪汝润一家是王博厚让人杀的,那他叶英发难道就没有嫌疑了? 他咬咬牙,右手高高抬起,重重的砸在了桌子上。 嘭的一声。 就连桌子上的茶壶,也险些倾倒。 “放肆!” 唰。 凉亭内,众人起身,齐刷刷跪在了地上。 朱瞻基一脸铁青,松开了一直被抓住的花锦官。 他阴沉着脸,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冷哼一声。 “汪门惨案在前,尔等却在此做口舌之争,如何叫朝廷放心,将两淮、扬州交给你们!” “臣等知罪。” “臣请罪。” “……” 朱瞻基抬脚,绕过这些人,走出凉亭。 他默默的看了一直立在一旁的于谦一眼。 “于谦,罗向阳说了什么?” 凉亭里,众人跪在地上,转了个方向,小心翼翼的微微抬头,看向这边。 于谦赶忙抱拳弯腰:“启禀太孙,镇抚使传话回来,在汪府后院外三十步,河边杂草丛中,发现一柄带血倭刀。由此推测,汪门惨案,或为倭寇所为。或是为了复仇……” 报扬州卫诛杀三百余犯边倭寇的仇。 凉亭里,还跪在地上的众人,脸色微变,各不相同。 朱瞻基轻哦一声:“倭寇要杀,也该是杀戴指挥使才是啊。戴围,你说是不是?” 最后一句话,朱瞻基已经转身,对着同样跪地的戴围说的。 戴围抬头,苦涩一笑:“回太孙,是这个理。末将如今倒是有些可惜,若是那些倭寇来杀末将,倒是又能立下一件大功了!” 嚣张得不行。 不过,武人就该如此。 朱瞻基笑笑,摇摇头:“既然是这个道理,那就不是为了复仇。万御史,你说,那些倭寇为何要杀汪汝润满门?” 被点名的万高,心中微动,抬起头来。 他声音很是沉闷,却掷地有声:“臣以为,那汪汝润乃是倭寇之内应!如今灭其满门,乃是为了灭口,不牵扯更多!” 低着头的叶英发,猛的一抬头。 “万大人所言极是!定是那汪汝润往日蒙骗了我等,汪贼实乃倭寇内应,万大人前些日子刚查出倭寇内应之事。倭寇胆怯,必然是害怕被官府揪出内应,查出倭寇老巢、藏于各地的财富,这才下此狠手!” 说完,叶英发当即以头磕地,面向朱瞻基:“太孙,臣先前不查,因汪门惨案,愤怒我大明子民被杀,一心查清案情,言语之间有所偏颇,还请太孙赐罪。” 朱瞻基看着对自己磕头的叶英发。 无声的扬起嘴角,微微一笑。 “叶大人爱护子民,何罪之有?” 叶英发请罪,太孙宽恕。 便该是就此收场,然后按着万高的意见,从倭寇内应的方向查下去。 然而,现场确实再次响起一道声音。 乃是扬州知府邓永新,抬起头来,振聋发聩道。 “叶英发有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