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_476 Y系列受体大突破!(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76 Y系列受体大突破!(求订阅) (第2/3页)

相似。

    主要也是突出“合成简单、节省成本”的亮点,另外这个工作还捎带了“非卤溶剂”的概念。

    受这篇文章的启发,许秋打算之后也让学妹试一试非卤溶剂,虽然器件效率不一定能够提升,但也算是一个白捡来的亮点,不用白不用。

    看到这里,许秋发现最新报道出来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基于给体材料的合成与开发。

    他推测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受体材料太多了,把其他人能走的路都给走的差不多了,导致其他人纷纷选择了给体材料的道路。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课题组的优势方向就是给体方向。

    毕竟,之前富勒烯体系统治下的时代,基于受体材料的开发吃力不讨好,使得大多数研究者从事的都是给体材料的开发。

    另外,从功利性的角度上来讲,现在许秋已经把受体材料开发的非常完备了。

    而给体材料却相对匮乏,机会非常的多。

    只要顺便合成出来一种差不多的给体材料,和买来的ITIC等基准受体材料混一混,拿到一个10%的效率并不算难。

    一旦效率可以达到10%,基本上就可以发一篇弱一区,甚至一区的文章。

    这种档次的文章,哪怕是对于正教授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同时,许秋还发现国内同行们的科研嗅觉,以及反应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放眼望去,有机光伏领域的半壁以上江山都被国内的研究者给占据了。

    当然,这可能也和漂亮国缩减了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经费有关。

    包括魏兴思从漂亮国回国,其实也是受到了漂亮国政策这方面的影响,他原先在NREL课题组的运转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区文章一共就只有这七篇,剩下的都是一些弱一区或二区的小文章了。

    现在许秋看这些弱一区或二区的小文章,只要不是纯机理相关的文献,大多数文章都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阅读完毕。

    只要看看标题、摘要、再扫一眼图表,基本上就能知道对方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些东西:基于给体的改性、受体的改性、传输层的改性,或者是玩其他一些概念。

    看起来是有一些水,但许秋作为一个从业者,也知道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现阶段,有机光伏领域确实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可以挖掘。

    说白了,有机光伏领域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只能单纯的比拼效率,效率高的去顶刊,效率低又没有太大的亮点就去差一些的期刊。

    只有把效率冲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去考虑更加深远的问题。

    就好比,人吃饱了才会去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一样。

    现在有机光伏领域还是处于饿肚子的状态,如果效率一直无法突破,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消亡,也就是饿死了。

    只有吃饱了,比如效率突破18%、20%,可以和钙钛矿、硅基太阳能电池掰掰手腕了,这时候才能去考虑建立理论模型,解决工业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突然就取得突破,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不止有机光伏领域是这样的,现今其他的科研领域也都是一样的,即使是热门的科研领域。

    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容易取得突破的领域基本上早就已经突破了,剩下的大多都是难啃的骨头。

    有人说:“钙钛矿和石墨烯,两大领域养活了很多科研人”,“鸟屎掺杂石墨烯都能让它的性能变好”。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两个领域很容易水文章,也水了很多文章”。

    他们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每年这两个领域都有很多CNS文章发表,AM、JACS之类的一区顶刊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曹某到现在研究石墨烯,已经发表了7篇《自然》。

    但目前不论是钙钛矿还是石墨烯,却都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挺水的。

    发了这么多顶刊,占用了这么多科研资源,却没有丝毫的实际产出。

    但反过来想,如果人们都不去水文章,那这两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也就无从发展。

    “水”的背后,其实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文明的科技进展陷入了停滞,或者说低速发展的境地。

    原先需要100点数就可以点亮的科技树,现在可能需要100W点数才能点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科研从业人员的总能力值随着文明的发展,有所提高,比如提高了100倍,但点亮科技树消耗的时间却还是原来的100倍。

    换言之,“水”只是发展缓慢的一个外在表现。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知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站在头部的科学家们,大概率还是对科研有所追求的,如果真的有能力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谁又会想去水文章呢。

    看完魏老师发过来的文献,许秋又去wos网站上查了一下自己的几篇工作,现在已经到了2月份,应该会更新一次文章的信息。

    结果发现,PCE11给体的AM文章,也就是许秋第一篇大满贯的文章,现在已经失去了热点文章的小火苗标识,不过仍旧保留了高被引的小皇冠。

    这也很正常,毕竟PCE11材料的结晶性太强,和富勒烯受体适配度还可以,但和大多数非富勒烯体系的适配度不高。

    而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富勒烯对有机光伏领域长达近20年的统治已经结束,PCE11也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ITIC受体的AM文章,热点文章和高被引的标识均存在,而且被引用次数已经成功突破100次,达到了168次,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非常快。

    这主要是因为近期非富勒烯相关的文章呈现井喷态势,光SCI一二区的文章,在这一个月里就有近30篇被发表出来,如果算上魏兴思没有检索到的SCI三四区文章,这个数量只会更高,可能会超过50篇。

    而现在发表的有机光伏领域文章,大多数都和ITIC相关,因此基本都会去引用许秋最早发表的ITIC文章。

    另外,ITIC相关的《焦耳》综述,以及IDIC-4F受体的《自然·能源》的文章,均被评为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获得了小火苗和小皇冠标识。

    同时,这两篇文章的实时被引用次数也均超过了两位数,增长速度同样非常的快。

    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许秋和魏兴思已经成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