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3章 流放与后话 (第2/2页)
过人情,他这次大义灭亲是爽了,可是老丈人被气的一病不起也是现实,这种时候他确实是难以面对蔡文姬。 “进来吧,站着干嘛!”蔡文姬打开了门,面无表情地看着陈曦,脸上依稀带着泪痕。 夹在父亲和丈夫中间,她也异常为难,即便她是才女也不例外。 “怎么没去家中照料……”说这话的时候陈曦想要抽自己一耳光,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 “这里就是我的家,不在这里,还能在哪里!”蔡文姬平静地说道“父亲只是怒气攻心并无大碍,更何况有贞姬照顾。” “抱歉!”陈曦纵然有千年的智慧,此刻也变成了无言。 “一切都是为了汉帝国更加繁荣!” 蔡邕的吐血病倒,宣告了事件无可挽回。 诸多大儒相继离开洛阳被派遣往各地,卢植也辞去掌门人之位,踏上西行的道路。 对于这些大儒来说,这一去,可能真的就是一辈子了。 也还是因为之前突击了一波身体素质,要不然光是舟车劳动,就足够判他们大多数人死刑了。 不过现在也好不到那里去,有生之年能不能返回中原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诸多大儒以及随行的子弟没有怨言,汉儒还没有烂掉,当需要他们站出来的时候,这些儒生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背井离乡,只为实现儒家真正的传承。 “唉,儒家终究是儒家,机会给你们了,如果这次还是把握不住,那就真的是时代的选择了。” 陈曦看着一份份大儒交递的辞呈,无言的摇了摇头。 儒家的精华十去七八,剩下的大儒和弟子还要维持工作,给诸子百家留下了充分的生长空间。 如果这样诸子百家还是不争气的话,那可就真是神仙难救了。 洛阳当中留下了三位大儒,王朗、蔡邕、郑玄,其余大儒尽皆离去。 陈曦将郑玄聘为学院的副校长,然后将洛阳草案推行的任务交给王朗,至于蔡邕则还是老样子负责大图书馆的修缮管理。 “给那个世家一个教训,民事纠纷归民事纠纷,但是狼子野心人尽皆知,曹司空虽然愿意作保,但是小惩大诫也是必须要进行的。” 处理完儒家之后,陈曦不忘记顺手敲打一下世家,虽然表面是民事纠纷,但是背后的弯弯绕绕大家都懂,就算是曹cao做保,也必须给个警告,这样才足以威慑其他人。 允许竞争,但绝不允许如此恶意的竞争。 “这次这事……怎么宣传?” 少见的陈曦和郭昊都呆在政务厅里,郭嘉拿着一叠纸张递给陈曦,上面是陈琳起草的报纸初稿,涉及到的事情太大,所以特地拿到政务厅审阅。 报纸这玩意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墨家最新的发明,油印、蜜蜡、油墨、一系列科技被点出来之后,迅速被汉室百姓所喜爱。 大概分为三类,刊登国家大事的官报,鸡毛蒜皮的八卦报、各种各样神奇的小说报。 总之这玩意自从开设之后,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生长了起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东西,当然其中大多数搞不了多久就跨了,但是会有人接着搞。 毕竟相对于精神文化缺乏的汉室来说,这玩意真的是为数不多的精神食粮之一。 尤其是八卦报和小说报,那可真的是报社维持的根基,什么小说家几乎是把家底都砸上去了,也要搞报纸,上面是不是还出现一些黄色宫闱小说。 官府对于这玩意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没人在这些东西上宣传反动思想,其他的根本不管。 至于敢宣传那些东西的,汉室的帝国主义专政铁拳,可和社会主义完全不一样,暴力的程度可以做到诛杀九族。 得益于报纸这种普天盖地的传播,官报成为了汉室百姓了解汉室强大的渠道,也从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汉室的民族向心力和自豪力。 官方报不同于其他的,直接和官府挂钩,乱来就是砍头,这玩意根本经不起胡来,每一次发行都需要由政务厅的文臣审阅才行。 毕竟这玩意是史家来搞的,大多数都记载的是正儿八经的事实,你要是集齐所有报纸,直接就能装订成为一个不太标准的史册,充分了解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毕竟从南到北,汉室不是在开战的路上,就是在开战的途中,而且汉室都是大胜利居多。 这种远征万里之遥,依旧能大胜利,汉室百姓对于汉室的强大有了更多的了解,再加上陈曦对内管理好四时节气,百姓有吃有喝,生活富足了之后就有了闲时间关注这种事情了,之后就陡然发现国家原来这么强。 虽说汉室子民向来都觉得自己挺强的,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参照物,这下子在接连覆灭的国家上终于体现了出来。 这种远征对于汉室百姓来说意义有多少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是伴随着远征,生活越来越好是现实,两者挂钩之后,汉室的尚武之风根本就停不下来。 “唉,忽略原因,给儒家挣个名气吧!”陈曦也没有把路堵死,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直接让官报宣传主观能动性,忽略背后的原因,顺带宣传一波身份草案,让百姓对于身份草案有更多的了解。 官报一经发行,无数外邦人喜极而泣,他们在汉室讨生活是真的艰难,汉室遍地黄金福利待遇好到起飞,但是对应的是针对汉室百姓。 他们做生意不挂一个汉室百姓的名头,真的连做都不敢做,毕竟他们严格意义上算黑户又算是奴隶,有的时候被找麻烦只能忍气吞声。 但是当身份法案一发布之后,他们的权益就有了基础的保障,至少改善了很多。 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汉室百姓的自豪度,千金难买一汉室户籍。 对于部分小国家的贵族来说,他们愿意舍弃一切来汉室做个小商人。 一时间,汉室风潮几乎朝着贵霜和帕提亚吹拂了过去。 和汉室比起来,这两国家是真的入不敷出,甚至还有闹饥荒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