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家风  (第1/3页)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却见杨家诸子的席上,在杨大公子杨璂杨二公子杨璟下首,坐着两个少年郎,一个身穿青衫,大约十六七岁,正襟危坐,已然抽条儿,看着高高瘦瘦的;一个穿着杂绸,圆圆的脸庞带着明显的婴儿肥,眼睛睁的大大的,依稀可见跟兄弟们一般的剑眉星目轮廓,约莫十五六岁模样,嘴唇上反着油光,面前一只碗,歪着一只鸡腿。    显然,方才就是他掉了鸡腿。    杨侍郎深感无力:“老四!”    自打这孩子落了水,惊了魂之后,杨侍郎遇到这孩子,总是无力。他怎么也想不透,原本乖巧听话的儿子怎么就变成了个……他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无力。    上席的杨太尉这才开口:“可是小四?”    杨琛连忙起身,上前给杨太尉行礼:“杨琛拜见伯祖父。”    杨太尉伸手虚扶,让杨琛起身,道:“小四,你不知道你母亲有这许多陪嫁?”    “回伯祖父,太太提起过田地产业的事儿,只是没说还有这许多银两存在钱庄里。”    众人方才知道误会了这孩子,气氛立刻轻松起来。    有人开始交头接耳。    杨太尉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难道这不是吗?父亲的俸禄只有那么点,儿女嫁娶、置办房舍、日常开销乃至是应酬往来,哪一样不用钱?!”    如果不去贪污的话,就只有动用妻子的陪嫁私房了。    “该你的,就是你的。”见杨琛似乎很纠结,杨太尉忍不住又问:“小四啊,你打算怎么花这笔银子?”    杨琛想了想,道:“我想,给族里添置一批祭田。”    “哦?添置多少?”    “五千两,应该差不多了吧,祭田的出产可以补充族学的开销。剩下的,兄弟姐妹们分一分,应该差不多了。”    “平分?”    “我就不要了。”    杨太尉眯起眼睛,仔细地看着这个堂兄家的侄孙子,不自觉的,太尉的气场扩散开来。    杨侍郎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宋氏一直偷瞄杨琛,现在忍不住扶额。    杨璂、杨璟、杨瑢都站了起来。    只见杨太尉沉声道:“谁跟你说,要这么分的?”    杨琛很奇怪:“有何不对?”    “小四,老夫说过,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伯祖父,银子这种东西够用即可,多了,不过是一堆石头,太多的话,它可不止会烫手,还会烧心。而且有田庄、货栈、铺面、宅子在,每年都有租子可收,银子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可以攒,也不需要这许多银子放在手边。”    杨太尉笑了。    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良久,才听杨太尉道:“小四,你可知道你错在哪里吗?”    杨琛道:“回伯祖父,杨琛不知。”    “首先,你给族里的祭田银子太多了。祭田是一个家族的后路不假,但是你要记着,小四,一个家族要长久兴旺靠的是家族里的每个人齐心协力。固然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说法,但是,绝对不能由一家子或者是一人支撑,其余的都躺在那里做懒汉。此其一。其二,你一个未成家的娃娃一个人就出五千两,你叫你的叔叔伯伯还有堂兄们可怎么处?你知道你父亲的俸禄有限,那你可想过你哥哥们的俸禄?”    “是,杨琛知错。”    “你有这份心,很好。这样,我代族里收下二百两,不能再多了。至于别的,让你父亲跟你说。”    “是,伯祖父。”    杨琛拜谢杨太尉指点,然后乖乖地转过身,面对杨鉴。    杨鉴道:“琛儿。”    “是,父亲。”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说出来,父亲可莫要笑话儿子。”    “你说。”    “因为儿子觉得,一点一点地攒下十三万银子,比一下子凭空得到十三万银子来得有趣得多。”    方修文忍不住看了杨琛一眼。    这话,他小时候听祖父说过。他们方家每一个都是听着这样的家训长大的。可是大姐早亡,宋氏夫人也是正经的官宦人家出身,怎么会知道方家的家训?    难道是血脉之故天性使然?    杨鉴道:“你这个理由,为父不同意。”    “那兄弟姐妹们提起我娘,也是太太,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娘的牌位磕头。这个理由如何?”    众人都笑起来。    贾琏大为惊讶。他可是听说过的,有那等人家,花着别人的嫁妆银子却看不上人家出身,觉得商户人家有辱门楣,因此不乏百般作践人的。可是听这杨四公子说话,看他行事,再看看杨家诸人的表现,赫然是当方氏是正经主母看待!    要知道,在今天之前,贾琏还以为只有他们贾家才会厚待商户人家呢——虽然薛家能在贾母跟前大大方方地坐着,一半是因为老亲,薛家乃是紫薇舍人之后,一半是因为她乃王夫人之妹。    “这个理由,足够了。”杨侍郎摸着胡须,微一沉吟,道:“既然如此,那么,每人一万两,大姐儿那边也补五千两。剩下的依旧归老四。”    杨琛道:“父亲,您不用给儿子留的。”    “胡闹!叫你收着你就收着!”    “可是……”    宋氏这时开口了:“老四,这都分出去九万五千两了,剩下的这些,你如何留不得?再说了,你母亲还陪嫁了盐庄呢!那可是岁入五万两!”    杨琛道:“太太,盐庄的收入,儿子想交到公中。我想,若是我娘在,她也会这样安排的。”    方修文暗暗点头。    “那庄子货栈那边的租子呢?”    “我想先收着。”杨琛想了想,又接了一句:“儿子觉得,手头有这么多田地,足够了。而且有这许多进项,范家钱庄的这笔钱,儿子就不留了。”    杨鉴很生气:“不留?我就稀罕?你怎么不拿去给你媳妇添置嫁妆?”    杨琛立刻行礼:“儿子正有此意,还请父亲首肯。”    “你!林丫头的嫁妆,我自有准备!不需要你出钱!”    宋氏怕丈夫气出个好歹来,连忙道:“老爷,小四能心疼媳妇是好事,我们也希望他们夫妻日后能和和美美的,不是吗?”又对杨琛道:“小四,你父亲跟你林伯父乃是至交好友,他早就预备着为你媳妇添妆了。”    杨琛道:“母亲,儿子只是觉得嫁妆多多益善才好。若是手里能有个活钱,比陪送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