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 君与臣 (第2/2页)
王泰看着面容苍老的崇祯,幽幽叹了口气。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无辜。大明朝土崩瓦解,汉人脊梁被打断,遭遇屠杀千万,崇祯作为一朝的君王,和吴三桂、孔有德这些大汉jianian一样,都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哦,你倒是说说,你想要的,和朕有何不同?” 崇祯冷冷一笑。你王泰想要的,不就是朕的大明江山吗? “陛下要的是大明朝廷,臣要的是天下百姓。这便是臣和陛下的不同。” 王泰沉声说道,感情发自肺腑。 “我不要我大明百姓,被人像猪狗一样的屠杀,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我更不要我汉人剃发易服,沦为奴才,文明中断,文化阉割。” 王泰的话听在耳中,崇祯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随即冷笑了起来。 “王泰,你是不是太耸人听闻了些?” “耸人听闻” 王泰轻轻摇了摇头,心底叹息一声。 若是你崇祯泉下有知,该知道甲申之后,汉民族堕落,到了何种地步! 大明朝亡于满清,究其原因,根子还在于政事疏漏,与士人过宽,与庶民过严,低层百姓不堪苛政而导致。 “陛下自登基以来,下罪己诏数次,可曾减免百姓赋税一丝一毫?吏治腐败、豪强暴虐、宗室骄横、土地兼并几大顽症,自陛下励精图治以来,可曾解决分毫?” 王泰看着眼前脸色难看的崇祯,语速加快了几分。 “鞑子屡次入塞,流寇屡败屡战,百姓水深火热,生不如死,陛下明明知道顽疾所在,却碍于大明祖制,抱残守缺,陛下心中只有大明祖制,只有大明朝廷,可曾有天下嗷嗷待哺的大明百姓?” 崇祯面色铁青,脸上想要渗出水来,一旁的王承恩脸色煞白,哆哆嗦嗦呵斥起来。 “王泰,大胆,陛下对你恩重如山,又和你有翁婿之礼,你怎么敢和陛下这样讲话?还不快向陛下赔罪!” 王泰看了一眼王承恩,肃拜一礼。 “陛下,臣都是肺腑之言,若是让陛下不适,臣向陛下赔罪!” 周皇后看了看崇祯,对着王泰,沉声道: “王泰,你的一片苦心,陛下知道了。你不如重回朝廷,和陛下一起,革新变法,让大明中兴,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你觉得如何?” “陛下到了南方,励精图治,臣必会竭尽全力支持。” 王泰微微一笑,抬起头来,又是肃拜一礼。 “皇后,公主就要临盆生产,你们就要当外婆外公了。有空去河南看看她吧!” 周皇后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 看来,这个王泰,是难以回归朝廷了。 崇祯脸色阴晴不定,一时无言。 大明祖制,他能抛弃吗? 吏治腐败、土地兼并、豪强宗室,他还有机会力挽狂澜吗? 关键是这个王泰,看似忠心耿耿,实则已经是兵强马壮,功高盖主,难以节制了。 “王泰,其实朕也明白,你能这样低声下气,已经是给足了朕面子。你手下这些骄兵悍将,人人都盼着你登上宝座,君临天下。” 过了片刻,崇祯才开口,意兴阑珊。 “陛下......” 王泰也是语塞。 “王泰,朝廷南迁,京城这一烂摊子,就交给你了。” “陛下,你也不要舍不得,我此刻帅兵北上,是迫不得已,是冲着你我的翁婿之情,是冲着大明朝廷乃汉人王朝。你要是不愿意,我立刻退兵,绝无虚言。” 王泰郑重其事,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 “你……” 崇祯不可思议地看着王泰,一时语塞。 他想说“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话,但江山社稷,山河为重,心情压抑,他说不出话来。 “陛下,又是李自成,又是多尔衮,整个北地天灾人祸,糜烂不堪,这是个烫手的红薯,没有十来年的时间,北地能恢复吗?” 王泰一声叹息,似乎自言自语。 “陛下,不要再想什么了,就让你我君臣同心协力,给北地的百姓一个交待,也别让天下的百姓恨咱们吧!” 崇祯恍然若失,心中悲怆。 王泰自愿尽做臣子的本分,再好不过。 可他也知道,这一切,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自欺欺人罢了。 不过,有王泰的这些虎狼之师在,无论是建奴,还是流寇,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北地,还有一丝希望。 “王泰,你真的要选这样的路走?” 崇祯开口,心里还有着最后一丝希望。 他南下,不也是自己选了这样的道路吗。 “陛下,北地大战一触即发,等这一场场大战过后,若是有机会,咱们再一醉方休吧。” 王泰肃拜一礼,出了船舱。 船只迤逦南去,崇祯朝后看去,京师巍峨的城墙慢慢消失,一艘战船的甲板上,王泰正在朝着他挥手,脸上的真诚,亦如当年初见。 难道说,于公于私,他王泰真的是一片赤子之心? 京师几座城门缓缓打开,河南卫军肃穆齐整,从各个城门源源不断进了京城。 河南卫军迤逦进城,城门口观看的军民欢呼雀跃,个个脸色通红。爱民如子的驸马王泰进京,百姓们可是有好日子过了。 人群中,那些别有用心、或居心叵测者人人脸色煞白,惴惴不安。王泰入京,想要浑水摸鱼,煽风点火,恐怕是难了。 “王大人,万岁!” “王大人,菩萨保佑啊!” “驸马大人,为民做主啊!” 许多百姓跪在脏地上、垃圾袋里、泥水当中,频频磕头,丝毫不顾及脏臭。 无数精骑环绕之下,王泰打马向前,从德胜门进入。高大的城墙、万千的民众,让他心头豪情满怀,心头沉甸甸。 吾国与吾民,自当强大与自信,闪耀于东方,生生不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