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章 心意 (第2/2页)
旁边地上的一大堆东西,逗了一会儿子的孙传庭抬起头来,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夫人,你是在给我出难题啊!” “相公,这熟rou是孙副将和孙游击送过来的,说是不值几个钱。妾身也没有办法。” “孙副将薄有家业,他开的粮店卖的都是平价粮,水泥、铁器、鸡鸭鱼rou也都是平价,百姓赞不绝口,也算是帮了我的忙。” “这孙黑脸,倒是家业不少。” 孙传庭摇了摇头,指了指一旁的几大袋东西:“这又是什么” 妻子看了一眼,笑道:“这是王泰送来的。野猪rou是他们剿灭土匪所得,干果是南山上采的。他说了,这都是自然所得,不是贿赂,不想污了相公的官声。” “这个王泰,倒是有心。” 孙传庭摇摇头,轻声笑了起来。 “这几个火炉,还有煤块,不用说,也是王泰所送了” “王泰说了,现在家家户户,包括这流民屋里头,用的都是这种火炉,都是他们王家庄自己打造的,这煤块也是。” 妻子说完,大儿子孙世瑞也是点头道:“爹,娘说的没错。现在西安城家家用的都是这蜂窝煤炉和蜂窝煤,生火容易,也省钱,可不得了。” 孙传庭看了看炉子,不由得哑然失笑。想不到这王泰,竟然还有这么一手。 “王泰,想不到你还有这些本事” 孙传庭摇摇头,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孙妻站了起来,走到一旁,端着一个箱子,走了过来。 “夫人,这又是什么” “相公,这是一千两银子,是武大定送来的。他说了,相公为赈灾流民募集善款,他和军中的弟兄凑了这一千两,算是尽一点微薄之力,为相公分忧。” 孙传庭点了点头,感慨道:“这个武大定,算他有心。” 一个小小的军官,也能心想国事,心系黎民,已经是不容易了。 “让下人,马上把银子送去户房,做赈灾款记载。” 孙传庭沉声道:“现在就看秦王府那里,到底能募集多少银两了。” 孙夫人微微摇了摇头。秦王府是秦郡王当家,此君和孙传庭根本就不对付,恐怕这一次,孙传庭又要失望了。 “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泰人才难得,又是为国为民,你可要好好栽培他。” 孙世馨说道,看到父亲看过来,脸上微微一红。 大女儿的表情看在眼里,孙传庭不由得一愣。 “馨儿,你也认识王泰” “爹,我当然是要谢谢他。他这个炉子,不知方便多少,我和娘她们,都是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孙传庭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 “想不到这王泰,竟然是你们女眷们的知音啊!” 孙世馨嗔道:“爹,王泰垦荒赈民,兴办学堂,毁家纾难,可是为官府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他剿灭流寇,一心为公,爹你要好好重用此人,说不定那一天,他还能帮上你的大忙。” 孙妻也附和大女儿的话,点头道:“听说王泰赈民施粥,挖井开渠,凭借一己之力,救了数万流民。又兴办学堂,数千孩子得以上学,这样的好心人,帮你省去了不少后顾之忧,你是得重用一下。” 丈夫耿介孤忠,不知得罪了多少官绅豪强,有王泰这个聪明人分担,丈夫也能少些烦恼,轻松一些。 孙传庭微微一笑,若有所思。 王泰垦荒营田,各县参他僭越垦荒的状子,也是漫天雪花飞。之所以对将这些状子束之高阁,就是因为王泰干实事,所做的一切,都是公心使然。 土匪不剿,荒地置之不理,别人代做了,反而说三道四,这样的庸官,愧对父母官一职。 反而是咸阳知县张名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巡抚衙门的一致赞赏。王泰垦荒营田,安抚流民,张名世在背后大力支持,提供种子、耕牛不说,还募捐钱粮,赈灾流民,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还有那个鄠县知县张宗白,也是明白人,知道轻重缓急。其它三县的知县,一旦有机会,一定要撤了这些庸官。 他也已经上报了朝廷,将张名世的功劳呈上,只不过此人年事已高,恐怕真要致仕退隐了。 “爹,王泰文武双全,你可要重用他。” 女儿的话,让孙传庭立刻瞪起了眼睛。 “馨儿,你怎么知道王泰文武双全?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能过问。” “女儿也是想帮爹的忙。” 孙世馨放下筷子,从一旁的桌上拿出两张纸来,递给了疑惑不解的父亲。 “爹,这是王泰的墨宝,你看看。” 孙传庭拿着纸张,心头一惊,瞳孔微微收缩。 “相公,王泰虽然年轻,但胸有大志,不是个俗人。你在陕西雷厉风行,有时候cao之过急,难免得罪陕西官绅。你周围的将官幕僚,要么有勇无谋,要么有才无德,难堪重任。如今天下大乱,人才难得……” 孙夫人轻声说道,显然对王泰的印象不错。 “夫人,你怎么知道我不想重用王泰” 孙传庭微微一笑,很快眉头一皱。 自巡抚陕西,他便以拨乱为己任,毁誉祸福不顾,只为上报君恩,下安黎民。他性格孤僻耿直,却是一心为国,至于将来如何,却是顾不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