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史家之绝唱 (第1/2页)
姚长生在《文化讲坛》关于祁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系列演讲,已经成为了央视科教频道的一个王牌。 这个系列目前为止的平均收视率,已经超过了5个点。 要知道,这可是文化类的演讲节目。 它的基本受众,其实并不是那么广。 但是在姚长生开始讲《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后,这个节目的关注度明显地提高了。 就连这个节目的网播数据都起来了。 每一期,都能够突破千万大关。 这在华国的文化列节目里,算得上是第一。 是前无古人的那种。 这个节目在网上的讨论度也很高,尤其受祁元的粉丝们的喜欢。 祁元写的这个系列,有些地方,其实是有些高深的,有点看不懂的。 但是有了姚长生的解读之后,粉丝们就恍然大悟了。 原来这个点是这个意思啊,原来这个地方应该这么理解啊。 祁元的粉丝群里,大家都在议论着这个节目。 “姚老师讲得太好了,很多我不明白的地方,都给我讲透彻了。” “随着姚老师的演讲,我怎么感觉,祁元写的这个五千年系列,似乎,并没有我们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我也是越听《文化讲坛》,越是觉得祁元厉害!这已经不是人,而是神了吧!他笔下的这片中原大地,无数的故事,人物,他都能串联起来!这个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太厉害了!” “我敢说,祁元把这个系列的书写完,他必将封神!” “大家都喜欢哪个皇帝啊?我已经被始皇帝宝宝给圈粉了!” “看这个样子,以后祁元的这个系列,姚老师是不是都会在《文化讲坛》讲一次啊!” “一定要讲一次啊!我可太喜欢了!” “对!一定要讲!” “就是不知道祁元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系列写完啊!”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我还年轻,我等得起!” 而在大家的热议之中,《文化讲坛》之《秦汉》的第二期,开始了。 这一期的主题是《司马迁》。 …… …… 西汉的景、武年间,司马迁出生了。 没有人知道,他自己应该也不会知道,未来的他,将会完成一件旷古烁今之事。 历史的长河翻滚绵延无数年,惊涛拍过一岸又一岸。 很多时候,仅有其中的那么几个浪花,可以在岁月之中,掀起波澜。 而司马迁,毫无疑问,就是那为数不多的浪花之一。 他会在历史这个领域里,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旷世之作。 这样的人,数百年才能出一个。 这样的人,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力,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来。 或许,天命会倾轧他的骨骼; 或许,年轮会磨灭的目光; 或许,帝王的心术会让他匍匐在地。 但是他,在武帝威压海内的这个时代里,靠着一己之力,生生地为后世,为往后的千载,定下了写史的规则。 …… 司马迁20岁那年,他开始游历天下。 自京师长安出发,司马迁游览了武帝刘彻麾下的这个大汉王朝。 或许…… 他曾在西楚霸王自刎的乌江边流连,思索霸王为何不肯过江东。 或许…… 他曾在汨罗江外走过,思考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抑或…… 他的耳畔,响起了那曾在荆轲耳畔同样回响的言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走过秦始皇南巡的路; 他踏过孔子周游列国的辙。 会不会,他也曾在某个星光灿烂的晚上,看到那只驮着老子西出函谷关的牛的双眸,然后亲切地朝着历史长河上游的它,挥挥手。 他穿山过海,天地仿佛都纳入了他的心间。 …… 司马迁的家族,是历代相传的历史家。 他一直都有一个愿想。 要为这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著书。 然而…… 那件事情来了。 李陵,汉朝将门之后,是李广的孙子。 他居然向匈奴投降了。 这个消息,在长安城的上空轰然爆炸,撼动了这座城池无数的人心。 李陵这两个字,在汉朝,瞬间成为了不可提及之耻。 但这时候,司马迁站了出来。 他为李陵辩解,于是他被关进了监狱,要被处以死刑。 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去死。 死了,那就一了百了了。 而还有一个,那就是接受宫刑,活下去。 活下去,才能继续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一个受了宫刑的人,怎么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儒道墨法名,诸子百家在他的耳畔呢喃。 女娲挥动着造人的柳条,无数的泥点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仿佛看到了层层历史迷雾里,那双搅动一切的大手。 他抓住了它。 他在《报任安书》里,写出了自己的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sao》;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一种难言的,高贵的,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意识,在司马迁的脑子里,形成了。 于是,他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纪传体《史记》的编写。 《史记》全文,五十二万余字。 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 电视机里,姚长生一字字一句句地讲述着。 无数的观众们,都红了眼眶。 司马迁在祁元的笔下,是伟大的。他的这部《史记》,我认为,在这个系列里面,是划时代的。 但是我没想到,也不敢去想,祁元的笔触竟然冷酷无情到了这个地步。 写完了《史记》的司马迁,祁元便没有再描写了,连多一个字都没有。 甚至连司马迁什么时候死的,我们现在都不知道。 我甚至不知道,汉武帝到底有没有看过司马迁的这本《史记》。 因为《史记》是司马迁私下编修的,直到他的外孙杨恽上呈朝廷,到了汉宣帝的时代,这本旷世之作才终于面世。 而这个时候,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