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四章:反正朕不管 (第2/2页)
留在京中,请太上皇收回前旨,将其木格送回迤北。” 天子干脆的态度,就让于谦也愣了愣。 但是怀恩却并未犹豫,急匆匆的领了口谕,便下去传话了。 随后,朱祁钰略一沉吟,又开口对身旁的内侍吩咐道。 “去,将户部沈尚书一并召来见朕。” 又是一个内侍赶忙下去,殿中也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当中。 天子的这番态度,其实一定程度上,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还是那句话,毕竟礼法在上,太上皇虽无权,却位尊于天子,所以理论上来说,天子是没办法下旨给太上皇的,只能传话劝谏,让太上皇主动收回旨意。 但是很显然,天子并不看好这么做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除了派怀恩过去传话,又同时传召了户部尚书沈翼。 脸上同时浮起一丝忧虑,底下三人相互看了看,却都没有说话。 沈翼来的很快,和清闲的礼部不一样,这段时间,因为军屯的事情,沈尚书几乎是天天加班,尤其是在议定了接下来要着手开始赎买私垦田的方向之后,户部可是重头戏,沈尚书自然不敢怠慢。 部议开了一下午,刚把初步的方案给理顺,就得了内侍的召见,急匆匆的赶了过了。 “臣户部尚书沈翼参见陛下!” 待行了礼,沈尚书一打量在场诸人,便知道事情肯定不简单。 朱祁钰也没有给他卖关子,大致的将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沈翼的脸色顿时就变得有些严肃,道。 “陛下,这个时候,若停互市,脱脱不花必会不满,朝廷整饬军屯正值关键时刻,不能冒这个风险。” “于少保所言有理,当此之时,我大明最好不要掺和草原之事,静观其变便是。” 听了天子的叙述,沈尚书心里差点没骂了娘。 太上皇到底在想什么?! 南宫里那么多姿容冶媚的妃子还不够吗?非要贪图一个达子女人? 万一脱脱不花那边真的因此生出不满,不管是边境再起战端,还是要扩大互市,到最后,都是户部来承担。 到时候还不知道又要出多少钱! 心里不停的碎碎念,但是表面上沈翼却不敢多说,只是态度坚决的反对此事。 闻言,朱祁钰倒是不置可否,于是,众人又沉默了下来。 过了片刻,怀恩总算是回到了殿中。 “如何?” 情知所有人都在关注结果,朱祁钰倒也不废话,对着怀恩直接了当的问道。 在天子身边侍奉了这么久,怀恩到底也是有几分眼色的,因此,他也并没有避讳什么,拱了拱手,当着其他诸人的面,开口道。 “回陛下,内臣到重华殿时,孛都尚未离去,内臣将陛下口谕原样转达之后,太上皇指着那名蒙古女子说道,此朕故人也,为避战火,千里迢迢来京寻朕,不可不理,区区一女子尔,无碍国家大事!册封之诏已下,不复再言!” 话音落下,朱祁钰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轻轻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但是,底下的一众大臣,脸色却是难看的很。 太上皇这是睁着眼说瞎话了,虽然这么说有些大不敬之嫌,但是,到底太上皇也是当过皇帝的人,怎么不可能不清楚,其木格的特殊身份,对于草原局势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太上皇仍要说“区区一女子尔”,摆明了就是在装糊涂。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太上皇如果坚持这个态度,事情就变得棘手了。 难不成,真的要让天子下旨,驳斥太上皇的旨意? 且不说这么做于礼不合,单是在朝堂上会引起的风波,就让人头疼无比。 见到底下诸人的神色,朱祁钰倒是轻轻叹了口气,道。 “此朕之过也,孛都自进京之时起,便屡屡言行跋扈,朕早该想到,他就是为了惹怒朝廷,让朝廷对他搁置不理,他好将国书延迟奉上,进而见到太上皇。” “太上皇久不预政事,对孛都之心难以察明,又重感情,见故人前来,一时心软收留其木格,也是有的,只是,草原之上,唉……” 看着天子头疼的样子,众人一阵发愣,他们都没有想到,天子会将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 踌躇片刻,于谦上前道。 “陛下此言差矣,太上皇虽不预政务,但是也该清楚,瓦剌使团到我大明必有所图,涉及瓦剌,事事皆需小心,此皆孛都诡计,和陛下无关,为今之计,只能想想办法,如何再劝太上皇莫要为孛都所骗,早日收回旨意。” 话音落下,底下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尤其是户部的沈大人,着急的就差团团转了。 见此状况,朱祁钰沉吟片刻,虚手往下压了压,道。 “诸卿所言有理,不过,这毕竟是太上皇后宫之事,朕身为皇弟,不便过分置喙,徒惹非议,但是此事涉及瓦剌,也不好就此置之不理,既然如此,怀恩……” “内臣在!” “你去一趟慈宁宫,将此事原原本本禀告圣母,并把朕和诸卿的意见,也一并告知圣母,请她老人家出面下一道懿旨,或能阻止此事!” 天子的这番话,倒是让一干人眼前一亮。 对啊,太上皇的后宫,天子的确是不好管,但是别忘了,后宫还杵着一个上圣皇太后呢。 她老人家作为太上皇之母,插手此事名正言顺,而且,身为人子,对于上圣皇太后的懿旨,太上皇也同样不好违抗。 所以说,只要她老人家肯开口阻止此事,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至于说上圣皇太后肯不肯管?这几乎不用问。 为了所谓“故人之情”收留一个蒙古妃子而不顾对朝廷的影响,这件事情说白了,损害的是太上皇的名声。 所以以上圣皇太后的性格,只要知道了,必然不会置之不理的。 因此,一时之间,几位老大人都松了口气,纷纷道。 “陛下圣明!” 不过,这么多人当中,唯有胡濙的脸上,露出一丝沉思的神色,他老人家眉头微皱,似乎隐隐有些疑惑的样子。 出于多年的谨慎习惯,这位大宗伯莫名其妙的想到了一个问题。 天子既然能够这么快想到去找上圣皇太后,可见并非是灵机一动。 可是,如果天子早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先去劝太上皇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