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4章 异兽的怒  (第2/2页)
,眼神之中是无限的憧憬。    他一定很爱自己的家人吧。    但他却因为各种神界的琐事,已经常年没有再回家。    谁又不是靠着信念支撑到现在呢?    丛云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他想尽快结束这一切,届时就可以回到家乡,与自己的家人重聚。    但他还是不明白。    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齿轮,无论人神,在齿轮之中,都是一个助推器。    永无休止。    丛云与陈枫换上了一身便衣,隐藏了自己的身份,离开了神界,来到了下方的圣城之中。    这里面的一切,与陈枫所想的有几分不一样。    采用的是古代的商业制,并没有所谓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各式各样的摊位与小贩,这些小贩,有人有兽,甚至还有两者融合的兽人。    总而言之,这里的一切,都是千奇百怪,让陈枫一时都难以适应。    “欢迎来到新国度。”一旁的丛云微微笑了笑。    陈枫见状撇了撇嘴。    这地方对于陈枫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一时让陈枫产生了几分割裂感。    不过该适应还是一定要适应下去。    此时的陈枫并不知道,接下来在这圣城之中,他将面对一场又一场硬仗,更是要面对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抉择。    也将迎来。    光明与黑暗的最后一战。    回到现在,陈枫与丛云在此游历了一会儿后,陈枫便在道边看到了一个商贩。    是一个身材矮小的鱼人,很是滑稽。    虽然他很引人注目,但最吸引陈枫的,还是摊位之中一个玉佩。    这是一个阴阳玉佩,白与黑相见,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陈枫却看到,这玉佩之上,正散发着羸弱的亮光。    而最重要的是,陈枫看着这玉佩总是感觉到了几分熟悉。    陈枫便走上前问道:“这玉佩叫什么名字?”    对面的鱼人看到陈枫后,张开那大嘴说道:“阴阳佩,是传说中,来自于神界的物品,据说可以开启一扇天地宝藏之门?”    “天地宝藏?”    陈枫还期待鱼人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对面的鱼人伸出来了三根手指。    “什么意思?”    “三十块?”    “啥?”陈枫一脸懵逼。    他依旧好久没有听到钱这个字了,几乎都快忘记了?    “没钱?没钱滚蛋!”    陈枫听完咬了咬牙,忽然丛云窜了出来手上拿着三十个铜板,笑呵呵地交给了鱼人,说道:“邪这位老板,我们是一起的。”    鱼人看着丛云手上的钱,瞬间就笑得像一朵菊花般灿烂,说道:“还是这位客官有眼力。”    随后,他看向了陈枫,表情瞬间又拉了下来,说道:“所谓天地宝藏,据说是曾经的主神大人留下来的东西,里面埋藏着各种价值不菲的宝物,但从古至今,却从没有人打开过。”    陈枫听完点了点头,随后说道:“那我要了。”    “五百块。”    此话一出,陈枫瞪大了眼睛,而后就要发火的时候,一旁的丛云又拿出来了一块银锭交给了鱼人。    鱼人见状乐呵呵的将这玉佩交给了陈枫,又对着丛云说道:“下次光临啊,老板。”    陈枫一头黑线的拿着玉佩和丛云离开了摊位。    “你哪来的钱?”    “圣城是一座金钱至上的地方,你若是没有钱,在这里可谓是寸步难行,而我自然是有所积蓄了,毕竟我的家就在这里。”    “你家就在这里?”    “是的,不过我也不打算去见他们,因为现在这种情况,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吧。”    陈枫点点头,随后看着手上的玉佩问道:“所谓的天地宝藏,是真的吗?”    “是真的,帝王曾经亲口和我说过,他将他的秘密,埋葬在了宝藏之中,可直到现在却从没有人见过,就连我也没有见过,而刚刚我看主神您的眼神,似乎您在这玉佩之中看出了什么,或许您应该会有发现的可能。”    在这诺大的圣城之中,挖一个宝藏?    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不过也只能看命了。    二人又走了一会儿后,便看到不远处的街道上,有着无数人和兽在朝着他们这边奔跑,表情很是慌张,口中还在大吼道:“快跑啊!卫兵们来了!卫兵们来了!”    陈枫此时愣了愣,随后便在不远处看到了几道身影。    是一群骑着马匹,戴着斗笠,身着黑衣,腰间佩剑的男子,看起来可谓是威风凛凛。    但为何他人都对他们如此畏惧?    “皇宫的卫兵们,直接接受皇上的命令,是一群无情的杀人机器,皇上说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如今来看,不知又是那一户人家要遭罪了。”    “我们也先藏起来吧大人,在如今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丛云拉了拉陈枫的手臂,陈枫也随之点了点头,与丛云躲进了一旁的小巷。    “你刚刚说,皇上?这地方到底是什么情况?”    “圣城,并不像其他大陆那般发达,更没有博士那般的人物为此发展,因此这里的文明比较落下,导致现在采用的依旧是皇帝制。”    “当今圣城,采用的依旧是百家姓制,皇帝名为李玄天,育有两子,本来这是一个明君,但近些日子里,突然开始命令手下的卫兵,烧杀抢掠,导致民生哀悼,无数人民为此受难,而对其产生了恐惧之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