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96 再开恩科 (第1/1页)
一品寒门第796再开恩科年假结束,新年后的第一次早朝如期进行。 大多文武百官还残留有春节的欢愉,看起来有些懒散。 “臣孟青云有奏!” 一听孟青云的奏本,好些人心里开始翻腾。 砸完宗室的饭碗,又砸权贵和官吏的饭碗,现在又想砸谁的饭碗? 你家大业大,随便砸都无所谓,其他人呢? 你就不会消停点么! 先听这厮又鼓捣什么幺蛾子来自折腾人。 “奏来!” “皇权下村镇,乃我朝伟大创举,官吏下基层为民生奔波,也体现陛下体恤民众的仁心,然官员人数远远不够,再加上在职多年的一批官吏又派送到西边任职,官员人数更是捉襟见肘······” 又要抽调官员? 你砸了好些部门,若再从其他部门抽调官员下乡,这些部门的官吏就得连轴转,不累死才怪。 嗯,我那女婿就在边缘,若是抽调肯定少不了。 哎,女儿城市生活过惯了,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乡村的艰苦。 “今年会试轮空,臣恳请陛下开恩科,并增加录取名额······” 啥? 开恩科,还要增加录取名额? 我是不是听错了? 随即满殿活跃。 陛下若同意这举措,受益最大的当属权贵和士大夫。 虽说寒门出贵子,但哪有他们的资源充足。 到时候录取的进士比例,寒门肯定占少数,大多数还是有钱、有权、有势人家的子弟。 “朕准开恩科!” 官员不足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否则亲民爱民就无法落实,盛腾略略思忖便答应了。 “本次恩科录取殿试贡士名额······那就翻倍吧!” 恩科就是加塞的会试,录取贡士名额增加,不会影响以后的会试,所以盛腾略一思考,便果断做出决定。 恩科取士在于一个恩字。 恩便是皇恩浩荡的意思,皇帝增加恩科贡士名额,并不代表明年会试也有同样的规矩。 这其中很微妙。 若不是恩科,随意增加贡士名额,就会有麻烦。 按照以前规矩办,考试的举子会不满意,偏偏我考的时候就不增加,凭什么? 若按现在的规矩办,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僧多粥少尴尬的局面。 进士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在大宇出现,这对十年寒窗的学子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随之读书无用论就会出现。 “此乃利国利民决策,陛下英明!” “臣替天下黎民百姓谢陛下恩惠!” “陛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此等恩泽天下鞠策,真是天下读书人的福音!” “陛下英明神武,勤政为民,开疆裂土,爱民如子,实为千古一帝,虽尧舜禹不及也!” “······” 龙屁拍的啪啪直响,心里乐得咯咯直笑。 殿试贡士翻倍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说今年恩科进士有六百人,会比往年多三百举人入仕。 这不是天上掉炊饼,这是天上掉乌纱,还哪有比这还大的喜事啊! 嗯? 孟青云这个士大夫的公敌怎么转性了,反过来给士大夫办好事? 兴奋过后,有些官员开始揣测孟青云奏事的出发点,想来想去没有眉目,最后得出相同的结论。 他一定是受不住压力了。 哼! 让你天天叫嚣着革新,现在知道难处了吧? 赶快知难而退。 “陛下,我朝幅员辽阔,现在下达恩科通告,恐怕一些偏远之地的举子,时间上有些措手不及······臣恳请陛下推迟会试日期,让全国各地举子都能有充足时间应试,不给本次恩科留下遗憾!” “准了!” 盛腾一口答应,“会试推后一月,和殿试紧密衔接,不耽误学子们的时间。” “陛下心中有百姓,此乃大宇之幸!” “······” 百官再拍龙屁,朝堂一片欢喜,部分官员对孟青云的偏见稍稍改变。 ······ 改革既是一场打破束缚民众的桎梏,把他们从原来固定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多的价值的行动,也是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均衡利益分配的运动。大宇的改革需要步步为营,而且需要与去年的革新衔接,所以改革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民生上。 大宇朝束缚百姓发展的弊政太多,其中一项便是私营手工业受限制。 这是由大宇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虽然朝廷重农也重商,但大宇朝在骨子里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朝廷有这样的经济政策,也有他们担心的地方。 比如过多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危机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 果然孟青云提出革新手工业制度后,重臣反对声迭起,最大的疑虑便是农业人口流失。 这不是问题。 把经济搞起来才是重点。 孟青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开放私营手工业,不仅不会造成农业人口流水,反而是对商业和农业的互补。 农业上除了在增产着手,还要鼓励百姓留出一定量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搞养殖业等产业。 手工作坊又能收购这些经济作物,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同时又促进商业繁荣······ 又举例又论述,说动了重臣,大家都同意开放私营手工业,但守旧的大臣还是小心翼翼加了一条,百姓不能因之荒废土地。 私营手工业开放后,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各类作坊迅速林立在乡村和城市间。 磨坊、油坊、机坊、纸坊、酱坊、弹棉花坊、糖坊、木作、漆作、食品加工、皮革制造、毛皮加工、印染、罐头制造、纺织、陶瓷等,把大宇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 ······ 二月,在京城外二十里的两处空地上,开始着手修建两座划时代的大型工厂。 龙城水泥厂和龙城钢铁厂。 这是官营工业。 青阳子成为第一任钢铁厂厂长。 同时鼓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孟青云建议盐铁局稍微放宽政策,允许私人炼钢铁,但必须和官方有合作契约。 因为各行各业都需要铁,如果钢铁一直官控,会造成很多麻烦,尤其百姓打造农具一点也不方便。 这在能控制范围之内,盛腾自然同意。 ······ 看\一品寒门\就\记\住\域\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