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开机 (第1/1页)
言归正传,市场虽然低迷,但是好的电影,尤其是经过宣传的好作品依旧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都创造了不小的票房奇迹。 观众是有眼睛的! 为什么《英雄》、《十面埋伏》这两部张翼眸的电影被影评家批的体无完肤,票房却依旧那么高? 而且十几年后,依旧讨论不断…… 叶楚坚信《无名之辈》也可以! 在原来的时空,这部电影宣传力度不够,结果三千万投资,接近8亿的票房。 这是受过烂片洗礼的观众选择! 而现在,自己只要牢牢把控宣传力度,借助重点电影没上映的窗口期,未必不能以小博大,拿到一个高票房! 票房高,声望就起来了。 那就顺利上位了! …… 《无名之辈》制作团队大概一百五十人,算是小规模剧组。 毕竟投资少。 也没那么多钱给那些吃白食的。 即便是带有国企背景的紫禁城影业想方设法往里塞人也不行…… 叶楚对此经验丰富,上下挡塞,和一个老司机一样,根本不给他们塞人的空间…… 这是前世磨练出来的。 事实上他也不喜欢有这么多人在一起拍戏。 又不是办红白喜事,人越多越热闹越好…… 老实说,乡下办红白喜事,确实是折腾,自己花钱,让街坊邻居瞧热闹、吃白食…… 量自家之物力,结四邻之胃肠…… 图个啥? 所以叶楚从筹备剧组开始,就各种规避,对摄影、灯光、化妆、收音、场记、道具等队伍的种走后门的徒弟或者助理的情况,进行了严格清理。 所以他不用紫禁城影业和黄剑信的摄影团队,拉来了宁浩和杜杰。 他俩年轻,还没有在业内站稳脚跟,本身又穷,还没到找徒弟和助理的地步…… 助理导演这边,有常晓洋盯着…… 他给李少红、张翼眸等人站队,但本身的人脉还不够…… 在加上紫禁城影业、黄剑信的手里人…… 勉强形成人手上的制衡…… 但是效果如何,还得看情况。 话又说回来了,制片组是由中影、紫禁城影业、黄剑信个人工作室、战国文化四方组成。 制片人则由韩三屏挂名,具体负责人是他亲自安排的,叫杨步勇,大制片人杨步亭的弟弟。 财务专家,铁面无情的那种。 十分赞同叶楚的行为。 和这位沟通好之后,叶楚更加有恃无恐。 反正他各项工作做的很完备,分镜头写的特别详细,基本上把整个剧本已经吃透了,又有人撑腰,不怕有人炸刺…… 当然,内心还是盼望着有人跳出来当靶子的……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正式拍电影,最需要的就是权威… 古代元帅上任,最喜欢搞杀人立威了…… 事实上他想的有点多。 因为他请来的大神,实在太大,以至于没人敢跳出来。 监制是黄剑信,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会长。 业内大佬…… 制片人挂名的是韩三屏,具体负责的,又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家伙。 老油子们也懂得趋利避害…… 叶楚跟剧组的各业务组大概碰面几次,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前辈和晚辈相谈甚欢。 但是叶楚很清楚,这帮人不会因为几句话就高看自己,当然有着大佬的力挺,这帮人就算有想法也不会当面表露出来。 但是叶楚也不是很在乎这些人的想法,他追求的只是这部电影能按时按量完成拍摄,至于这帮人的猜忌,恐怕会伴随着整部电影的上映那一刻。 他也不认为自己在剧组展示了能力就能震慑住这帮人,都是千年的狐狸,在谁面前演聊斋呢? 只要能维持明面上的工作关系,不影响到电影的正常开拍,叶楚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杀人立威。 剧组筹备工作很少有顺利的,一般都是磕磕绊绊,叶楚工作特别繁琐,很多拍摄计划都需要他来做最后的决断,好在几个主演签订的档期比较充裕,这样也就省的再协调拍摄时间了。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多少拍电影的机会,都很珍惜…… 根据演员档期安排拍摄,这对于很多导演或者统筹来说都是件很要命的事情,因为你不能保证拍摄一定顺利,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要耽误时间,那演员的档期该怎么办? 所以,很多大导演最讨厌的就是轧戏的演员。 所幸,在这个时代,演员轧戏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 …… 2004年1月6日,《无名之辈》终于开机了…… 京城,一栋老居民楼外。 上午,风轻云淡,是个好天。 几十个人围在一块,身后停着数辆大车,大家伙吵吵嚷嚷的安排好位置,导演叶楚站在中间,戴着小帽,面色红润。 他左边是监制黄剑信,右边是主演郭韬…… 本来叶楚很有自知之明,请黄会长站在中间,但是老黄说自己不是导演,说什么也不站C位…… 不得不说,导演中心制就是好…… “韬哥!” “涌哥!” “冰燕姐!” …… 正式开机前,叶楚跟剧组大部分演员打了个照面… 有一种“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的感觉。 这些演员,即使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也是清一色的实力派! 说句题外话,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香江影视人北上,带来了不少风俗,比如开机拜神。 内地本来拍影视剧本来不太兴这个,后来香港电影人过来,这个风气越来越盛行了。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 难道拜个神,剧组就能顺利? 不过是跟着学,图个心安罢了! 但叶楚没有搞这一套,因为他有组织的,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 他当年读高中的时候,是学生会主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和他哥哥一起,学校历史上前两个考上清北的学生。 不错,他们高中就是一个乡镇高中,每年考入一本的不超过一百人,什么文体活动都没有,所以学生会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作为建校三十年来,唯二考上清北的存在,让叶楚担任空架子学生会主席,可想而知学校对他兄弟俩的重视程度…… 所以,早早地发展他入了组织……。 为什么发展他而不是发展叶秦,因为叶秦连空架子的学生会都不乐意入啊…… 只是,学校重心培养的好青年,第一批考上清北的天才学生,毕业之后做了导演…… 啧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