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心结 (第2/2页)
的人啊?诶!别走啊!” 汴州的刺史办事效率很高,姜云明心不在焉的吃完了早饭,刺史就将马送了过来,毕恭毕敬的把李承乾和姜云明送到了码头。 把李承乾送上了船,嘱咐李承乾帮他照顾一下田家村的人,随后自己上了另一艘船。 回长安的船队逆流而上,李承乾站在船尾,看着姜云明的船顺流而下,进了黄河。李承乾叹了口气,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姜云明要去做什么。 姜云明再次坐在了船舷上,提着一壶酒。 “伯爷,您怎么了?”林馨怡轻轻地给姜云明按着肩膀,开口柔声问道。 “没什么,想回家看看。”姜云明喝了一口酒,轻声开口。 “您对村长这么好,奶奶也在田家村,馨怡一直以为您是田家村人呢。怎么从来都没听伯爷说起过呢?” “我不是田家村的人。一年多不到两年前,我晕倒在田家村外,是奶奶救了我,吃着村里的百家饭我才活了下来,户籍也是村长帮我跑下来的,我对田家村好也只不过是在报恩罢了。那是我欠下的。” “原来是这样呢。那伯爷老家是哪里的啊,伯爷这次回去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毕竟出了个伯爷,打架说不定要怎么祝贺呢!” “衣锦还乡吗?呵呵,算什么衣锦还乡。”姜云明摇了摇头。“我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那里是否有人,甚至我能不能找得到都不知道。” “啊?这……”林馨怡有点儿不知道怎么接下来这话头。 “你不会懂的。”仰头喝酒,却发现壶中已经空了,姜云明眼神有些朦胧,让林馨怡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 姜云明突然改了主意,李承乾很着急,但是他说不动姜云明,最起码名义上姜云明还是他的师父。抛弃了之前慢悠悠的状态,李承乾抓紧朝着长安赶去。 长安城,立政殿。 下了朝的李二正在陪着日益丰满的长孙,摸着长孙的肚子,一脸老父亲的模样。 “陛下。”立政殿外的内侍走了进来,带着太监特有的嗓音。“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回来了,传令的人说已经快进长安了。” “哦?太子他们回来了?这俩臭小子在江南玩的挺高兴啊,让朕好几次派人去催。”李二笑了笑,一脸的高兴,但是言语间却有着死要面子的倔强。 “陛下,太子回来了,只不过泾阳伯似乎并不在归来的队伍中。”内侍接下来的话让李二有些诧异。 李二看向长孙,长孙也转头,二人对视,都有着一丝不解。 “姜云明那臭小子没回来?他干嘛去了?” “回陛下,这奴婢就不知道了。” “行了,你下去吧。若是太子回宫你让他立刻到这里来找朕。” 内侍领命告退,留下了满是疑问的李二和长孙。 “这小子能干嘛去?占城稻之事已经完结了,按理说这长安还有新粮在等他回来,他这个时候到哪儿去?”李二眉头紧锁。 “陛下莫要着急了,还是等高明回来问问他吧。”长孙宽慰着李二。 另一边,下了船的李承乾此时正骑在马背上,放弃了马车改为直接骑马朝着长安奔去。 看着面前的城门,李承乾没有理会侍卫,径直骑着马穿越了朱雀大街,直奔承天门。 进了皇宫,抛下墨迹的内侍,李承乾直接朝着丽政殿跑去。 “父皇,姜云明他顺着黄河向东而去了!”简单的行了个礼,没等李二说话,李承乾就着急的开口。 “顺着黄河向东?他要去干什么?”李二更加不解了。 “他说他要回家看看,说是不会去解不开他心里的结,说是我一说父皇就明白了。”李承乾还是没想通姜云明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是父皇,他家不是田家村吗?他往东去做什么?” “回家?心结?”李二开始有些不明白,但是随即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朕知道了,舟车劳顿辛苦你了,你回去歇息吧。” “可是父皇,姜云明到底……”李承乾的话还没说完,李二就挥手打断了他。 “没事,他还会回来的,你回去歇息吧。” “知道了,父皇。”李承乾欲言又止,但是还是离开了。 “二郎,姜云明到底干什么去了?妾身听二郎的语气似乎是知道?”看着李承乾走出了立政殿,长孙开口问道。 “他呀,要回自己的心里去看看。”李二长叹。 “心里?”长孙更加疑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