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1章 意识形态的变化(五)  (第1/1页)
    听完徐工讲述的英雄事迹后,乡亲们血脉贲张、群情激奋。    一片喧哗声中,离徐工最近的“他三叔”却想起往事,心潮起伏、黯然无语。    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大炼钢铁”后,“他三叔”成为大丰公社众多“钢铁战斗”小组中的一个小组长。    对“炼钢”一无所知的诸多小组长,在观摩了三屋市几个先进公社的炼钢过程后,在讨论会上无不摩拳擦掌、干劲冲天。    “就这?”    “没啥技术难度!”    “咱们也能练!”    ……。    一片豪言壮语声中,“他三叔”却有着朴素的个人想法。    “锅碗瓢盆,菜刀、铁钉,扔炉子里从铁制品烧成铁疙瘩就算炼钢了?”    “自用的铁器拿去炼钢也就罢了,公用的锄头、铁耙、镰刀,也拿去炼钢,以后的农活还干不干?”    “能用的都用了、能砍得都砍了、能烧的都烧,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    这个想法与现场的热烈气氛格格不入,“他三叔”只能选择沉默。思想上的顾虑得不到解决,就变成了思想上的包袱。落实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各种“不积极”。    会上发言不积极;会下活动不积极;收缴铁制品不积极;建造小高炉不积极;拆除破祠堂不积极……。    徐工察觉到“他三叔”思想有问题,问明原委后,在心里默默给“他三叔”点了个赞:“朴素唯物主义引导民智觉醒,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止的一种进步。”    碍于自身“下放劳动”的身份,徐工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经过五分钟的缜密思考,徐工画了一个草图,帮助“他三叔”解决思想问题。    草图上的小高炉,外观上与其他小高炉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内部结构上,却别有洞天。    如果说其他的小高炉是个下粗上窄的圆柱,那么徐工画的小高炉就是一个套在圆柱里面的开放式圆锥。    修建这样的小高炉虽然有点儿费工费料,但是克服一下,还是可以完成的。“他三叔”盯着草图,将信将疑。    “盖成这样,真的不用烧铁制品凑数了?”    “进风道就这样拐几个弯,真的就能烧化石头了?”    “咱们这地儿漫山遍野都是石头,那岂不是想练多少钢,就能练多少钢了?”    “如果真能这样……?”    “我的天呀!”    “乖乖耶!”    ……。    为了彻底消除“他三叔”的思想包袱,徐工又费劲吧啦讲了一通“夹空保暖散热慢”、“迂回受热温度高”、“束道增压火力强”、“催化助燃威力大”等等诸如此类,“他三叔”完全听不懂的新鲜词儿和大道理。    不明觉厉的“他三叔”兴奋不已!“依葫芦画瓢”建造而出的小高炉,明显比其他小组建造的同类产品看上去高大威武不少。    “同样是土法炼钢,他为什么这么优秀?”竣工的那一刻,“他三叔”仰望小高炉感慨不已……。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烧炉的时候,“他三叔”忐忑不安。    出道即巅峰!    当天下午“他三叔”就走上了人生巅峰,烧出了整个五弯乡质量最好的一锅铁水。后来登诸报端,成为十里八乡赫赫有名、人皆敬仰的“铮铮铁汉”。    巅峰的背后,是令“他三叔”心有余悸的人生经历。    由于近距离被火焰熏了一下,“他三叔”双眼泪道五级受损,泪小管堵塞造成流泪不止。脸部表皮层坏死,真皮层灼伤开始持续蜕皮。    轻伤不下火线。    被徐工拽着裤腰带救回来的“他三叔”毫不在意,依然多拉快干。    睡一觉起来,“他三叔”呲麻糊厚的几乎睁不开眼,左肩头肿出馒头大小的一个包,无论如何也抡不动铁锤了。又咬牙坚持了一天,当夜发起了高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