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诗茶一家 (第1/2页)
无论如何,赵平是他的弟子,如果就这样放弃了,他心里实在不舒服。 赵地上前一礼,然后说道:“各位官人,在下的茶是与分茶完全不一样。只有等到分茶味道完全散去之后,才能心情品尝到新茶的味道。” 熊胖子及王文赋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不禁发出阵阵冷笑。 装,你就装! 一柱香之后,分茶味道终于散尽。 赵地开始烧水。 田亮掏出他们的品茶工具。 众人一看,不禁愕然,他们这是品酒还是品茶。 因为摆在各位评委面前的是与酒杯极为相似的物事。 难道相让他们这些评委喝醉之后给新茶一个好评。 袁学正眉头更加紧皱,立即要出口喝斥。 赵平虽然是自己的弟子,可是如果使出花招,那么也是不行。 不但不行,而且要严加斥责。 王文赋及熊胖子二人脸上全部是愉快的笑容,就差点哈哈大笑。 此时,在众目睽睽之中,田亮给每个酒杯一样的物事放茶。 茶不多,只有一钱的样子。 各位评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品尝。 难道,这个茶直接放在嘴里嚼吗? 仔细一看又不像。 文人都是有涵养了,个个深深吸气,等待赵地的下步运作。 赵地把开水烧好之后,然后给每个如酒杯一样的茶杯把水加满。 田亮给茶杯加上盖子。 众位评委如坠雾里,这茶既不煮,又不分。 难道,加上盖子要把茶捂出来吗? 大约过了两百息的时间,赵地又上前一礼,然后把盖子揭开。 他行礼之后,对着评委说道:“敬请各位官人品鉴。” 各位评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难道就这样可以品尝了? 众位评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个茶水没有添加任何物事。 也不用粉碎。 过程非常简单直接。 放茶,烧水,泡茶,饮用。 关键的是,这个茶水非常清亮,好像没有多少茶似的。 杯子下面的茶叶也清晰可见。 嫩黄舒展。 有芽还有嫩叶。 感觉鼻子还传来板栗香味。 什么,茶叶竟然还有板栗香味。 虽然外观及香味不错,关键还是口感滋味。 众位评委轻轻品尝。 这茶叶开始略微有些苦涩。 但是不久之后,竟然回甜。 而且与团茶相比较,它的味道更加纯正。 更加接近茶叶本味。 这点其实就是从杯底的茶叶也能够清晰反映出来。 团茶存放时间稍长,多多少少有一个霉味等其它怪味。 它的茶叶好像一团黑色木炭似的。 而新茶外观一看带着润色。 更关键的是,它比团茶更加接近百姓。 它不用煮茶。 更不用点茶及分茶。 喝茶之人不用上茶馆。 也不用请人。 在家里自己就可以动手做到。 而且还从头到尾完全解决。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个个评委骇然。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正在评委思考的时候,赵地轻轻吟诗: “淡淡春色淡淡绿,弱柳无倚随风追。 杯底嫩黄不是梅,满室栗香道茶味。” 听到赵地吟诵此诗,王文赋提出异议,说诗不符合茶的味道。 他企图通过打击诗,进而打击新茶。 赵地微微一笑,把尚未泡的茶叶通过茶盘,给了众位评委看了。 果然,在茶盘里面的茶叶确实如弱柳。 造型远远胜过裹在一起的团茶。 与焦黄干枯的团茶相比,它更加显得绿润。 众位评委点点头,这首诗道出了诗外形。 接着,赵地把茶水倒出,然后把叶底倒在盖子上面。 叶底果然是淡淡的嫩黄的春色。 各位评委互相看了看,点点头,一致同意此诗符合新茶的色香味。 王文赋上前对着各位评委拱手一礼,说道:“禀告官人。这次开的是茶与诗比赛。赵家庄的诗虽然道出新茶的特色,可是没有意境。” 王文赋还是不死心。 各位评委互相看了一眼,历代的关于茶的诗不知有多少。 如果赵地没有拿得出手的诗,那么他的茶也无法与琴棋书画相提并论。 赵地微微一笑,然后吟诵而出: “汤色一杯影玉容,清香弥室烦忧空。 巧裁嫩绿制成柳,叶底依然醉春风。” 众人反复吟诵,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自然是辛志才、袁涛、钱绍,反对则是刘昂、税宁、王海等人。 支持与反对明显分成两派。 两个派别争论不下,一致望向南天。 南天是提举常平司官员,他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有人举报昌元县挪用水利款项事宜的。 提举常平司也负责茶盐,当然是茶叶方面的权威。 见到众人的目光望向自己,南天点点头说道:“此诗外有形,内有质,更兼意境深远。好诗,好诗。” 既然南天已经这样说了,王文赋反对也没有用。 熊胖子与王文赋互相看了一眼,他们茶叶已经被评为双甲。 这个是对茶叶的最高评价。 即使赵家庄的茶叶再厉害,也不过是双甲。 你赵家庄花费了如此之大精力,也不过平手而已。 辛志才虽然被刘昂架空,毕竟是名义上昌元县的最高职位的人。 他向南天拱手一礼,然后问道: “禀告官人,赵家庄的这个新茶,请问如何评分。” 他必须为赵家庄说话。 南天看了在座一眼,说道:“这个无品。” 熊胖子及王文赋兴高采烈。 辛志才大吃一惊,如此开天辟地的茶叶竟然无品。 他还想争取一番。 南天接着说道:“品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