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下) (第2/2页)
和部下们深交,所以那些人愿意为他卖死命。 所以他能战必克攻必取,全靠下面的兄弟们撑着。 但在关键时刻,需要军纪约束的时刻,他手下那些兄弟们一旦蠢蠢欲动起来,就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比如洗劫建康,比如临战瞎放火烧自己船等等。 王琳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王琳的失败看似天意,实则命中注定如此。 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社会人就走社会路。王琳表面上是个将军其实不过是个义气深重的社团大佬罢了。 他能玩得风生水起,但永远无法成就霸业。 那么有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萧绎死的时候,王琳既然打出替萧绎报仇的口号,最后却放着最大的仇人西魏和西梁萧詧不管,去死磕南陈的陈霸先呢? 这就要从王琳的考量和南朝的格局说起了。 南朝的格局,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入建康者为王! 江州那块地方,一直是朝廷控制以外的。荆襄多为藩镇,时不时听调不听宣。南朝能完全控制的,其实只有东吴这块地方。 但是北朝的军事压力实在是太大,所以南朝内部,实际上是一个入建康者为盟主,号令半壁江山的格局。 王琳那时候谁入主建康了呢? 陈霸先! 本应该入主建康的是谁? 萧绎。 但是萧绎死了。 那么按道理,应该是萧绎的儿子入主建康,而不是你陈霸先。 我王琳让萧绎的后人入主建康,梁国的旗帜就没有倒下去,国家就没有垮掉。 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只有做到这一点,王琳才是国家的忠臣。而帮萧詧报仇,只不过是帮姐夫报仇而已,乃是私怨。 大义和私怨,该怎么选择,我想是个人都会心里有本账单。 王琳跟陈霸先死磕,永不妥协是必然,若是和解或者投降了,那才是令人迷惑。 第二,王琳为什么会实质性的投靠北齐呢? 这和第一点有关,但又不完全一致。 首先,要看看王琳手下士兵是什么类型的人。 王琳军队的主要构成,都是淮南淮北的渔民,水贼,流寇等等,这些人稍微训练下就会是极为精锐的水军。 所以除了最后一次“玩火自焚”外,王琳水战真不怂,或者说特别猛。 多次打败南陈大军,让陈霸先焦头烂额。 那么,当时的淮南淮北在哪个国家手里呢? 在北齐手里。 如果王琳要跟北齐作对,那么他手下那些士兵的家眷怎么办?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成败都是兄弟的王琳,不得不细细思索这个问题。 从王琳多次对西魏妥协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只是虚以委蛇,骗回被西魏扣押的南梁皇室成员和灵柩,还有自己的老婆孩子。 事后北周翻脸,未尝没有对当初王琳出尔反尔,“欺骗”西魏的梁子进行报复的意思。 所以说那一段时间王琳看似对很多家称臣纳贡,实际上他投靠的只有一家,所针对的也只有一家。 投靠高洋,收拾陈霸先! 王琳的原则很明确,这也是他不得不走的路。 假如他不是兵家出身,不是萧绎的“小舅子”,手下兄弟不是水贼,那些人也不来自两淮。 那么王琳的选择会多得多,再怎么不济,投靠西魏,在西魏控制的襄阳附近慢慢混着,以后灭南陈的时候,他绝对的统兵第一人,毕竟水战无敌啊! 但是王琳身上的枷锁,不让他走这条路。 他能走的,只能是当梁国的忠臣,要为姐夫萧绎的事业举旗子。 王琳看似活得潇洒,三方称臣,投降北齐,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什么选择。 将军没那么好当,其实社团大哥也一样不好当,甚至更难。 王琳,不做大哥好多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