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虎啸龙吟 (第2/3页)
这两件事, 当事人都是摄政王,压根就瞒不住,乾人想瞒,燕人也不答应,会渴着劲儿地帮他宣扬,再加上乾人自命清高的模样,早就为诸夏他地之民集体不顺眼,所以大家会合起伙来,一起编排乾人寓言故事。 不过,单纯这两件事上,乾国那位官家确实是犯了错; 但凭良心讲,还真情有可原。 第一次,乾国官家是输给了靖南王田无镜,完全被靖南王看破了手脚,从容借道,甚至还帮忙打了个策应; 第二次,乾国官家是对着了自认为不那么会打仗还处于“略懂”边缘颇有些不自信的平西王郑凡。 一个喜欢修道养生的官家,精通帝王制衡之术已经算可以了,却偏偏要亲自下场要和大燕两代军神打擂台,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年尧点点头,道:“大燕两代圣君,皆懂得识人、用人与信人,此大燕愈强之根基。” 皇帝其实很不喜欢把他自己和他老子摆在一起夸, 朝堂上时,那是没办法,得捏着鼻子认下他爹留下的整治遗产与影响力,这私下里嘛…… “朕那父皇要真能懂得完全放手,也就不会有第一次望江之败了。” 第一次望江之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姬成玦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就是自家老爹想要扶持一下姬姓的大将给自己大哥安排上去了么,结果差点把自己大哥给一并毁掉。 “所以,朕这里,就得吸取教训,姓郑的要粮,给粮食,要民夫,给民夫,要兵马,给兵马,要啥给啥,随他造。 千金难买一省心呐。” “陛下胸怀广阔,千古帝王,罕有能及陛下者。” “你是不是想说,你年尧当年在楚国,没这番待遇?” “奴才不敢……” “我姓姬,又不是姓熊,有什么不敢说的?其实吧,这事儿真不怪你家的那位皇帝,你年尧,也配和那姓郑的比么?” “奴才,不配。” “不是才能上的不配,姓郑的我哄好了,心窝子掏给他,我就能心安理得地带着太子,一同去他家里睡踏实觉。 你年尧,是一条饿狼,喂不熟的那种。” 年尧沉默。 “年尧,有件事,朕一直很想问问你,你心里,到底是恨朕多一些,还是恨那姓郑的,多一些?” 年尧似乎是在思索, 随即, 摇摇头, 道: “恨不动了。” “真的?” “真的。” “朕不信。” “陛下,奴才都这个样子了,又哪里还有什么其他心思?” “朕还是不信,你年尧,没麻木到那种地步,这也是朕,最诧异的一点。 唉, 也是, 芸芸众生之潮,能在浪前打头儿的,哪怕只是打一会儿的,也决不会是简单的人物。 年尧, 朕是替你,觉得可惜了。 朕也曾问过那姓郑的,问他,怕输么? 姓郑的回答是:怕死了。 是啊,赢得越多,反而就越是输不起,天知道输一场,就得沦落到什么境地去。” “陛下,奴才真的是已经对其他,毫无所感了。” 皇帝身子往椅子上靠了靠, 道: “可你刚刚吃虾时,也抽了虾线。” “……”年尧。 “可以,吃虾时还记得要抽虾线,证明还有点讲究,有讲究,证明还有心思。” 这时,侍者送上了新菜,一份烤鸭。 看到烤鸭, 皇帝笑了,伸手指着它道: “朕以前亲自烤过鸭,京城现在最著名的全德楼,就是朕以前的产业。 所以啊,有时候朕真心觉得,这做皇帝,其实和做厨子没两样。 上好珍贵的食材,清蒸之后撒点盐,简单却又不失精致,还能借口说,这是为了吃它的本味。 而若是碰到很差的食材,得加重油重料,才能压制其腥气或者臭气,就算这样,也容易让人吃坏了肚子。 皇爷爷拉拢了和镇北侯府的关系,为了给父皇铺路不耽搁功夫,又避免给父皇以污名,就自己嗑丹药把自己活生生地嗑死了。 父皇呢,是个老畜生………” 正在吃菜的毛明才,筷子抖了抖,但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可这老畜生,虽然把大燕折腾得够呛,但他临死前,还记得帮我把那蛮族王庭给扬了。 呵呵, 朕继位时, 内虽有忧,但外无大患。 就是那乾楚联手,想要折腾点气势出来,朕也有那姓郑的做帮手,给他们推了回去。 朕当皇子时,挺辛苦,挺累的,但也成了亲,生了孩子,当皇帝后,反而变得自在了。 说得不好听一点,你家那位熊氏的皇帝,甚至是乾国的那位太君皇帝,和朕换个位置,也不见得会做得比朕差。 局面不同,风口,自然也不同。 姓郑的曾说过,风口到了,一头猪,也能被吹上天与你讲讲那大道理。 朕, 朕的大燕, 现在就在风口上。 年尧, 这一次, 朕决意再给你一次机会, 朕, 让你去晋东,让你去姓郑的手下报道。 一来,你对楚国熟悉;二来,楚国也有不少你的老部下可以联络。 姓郑的其实没有把他要如何打仗的谋划告诉朕,所以朕也不懂这一仗他到底要怎么打。 但朕就是觉得,他能赢,且肯定能赢。 你也清楚,此番局面,此番国势之下,楚国再输一场,将意味着什么? 楚国,已经输不起了。 朕让你去,再给朕把楚国这个房梁子,再用力推上一把。 朕在信里问过那姓郑的,他同意了。 所以, 你可愿意去?” 年尧马上离座,跪伏下来,诚声道: “臣,愿为陛下分忧,愿为大燕,效忠!” 六年前,年尧曾说过一样的话,等来的消息是,妻子儿女沉溺江中。 六年后,年尧又说出了一样的话。 皇帝站起身,又一次走到外头栏杆处,看着下方流金河的景色。 下方百姓,正自发地高呼: “预祝王爷大捷!预祝王爷大捷!” “大燕必胜!大燕必胜!” 习惯了战争胜利的燕人百姓,对战争,早就没有了那种最为原始的恐惧。 姬成玦的父皇曾向他证明过,只要能得胜,燕人百姓,是能够忍饥挨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