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铁骑踏山河 (第2/3页)
二个可能, 就是楚军要全面进攻! 刘大虎念完后, 站在旁边的黄公公喊道: “请诸位将军各抒己见。” 有些话,还真得由公公来喊才够味儿。 黄公公这一嗓子,还真喊出了“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威严感来。 一时间,好几个将领离序而出,其余也有不少将领准备喊话。 “王爷,末将……” “王爷,末将……” 这时,帅帐的帘幕被掀开,端着汤碗的王妃走了进来。 帅帐内先前的火爆氛围,瞬间寂静了下去。 四娘端着汤碗,来到帅座旁,放下碗和汤匙,小声道: “主上,要加醋么?” 王爷摇摇头,道:“椒粉加一点。” “妾身已经加过了。” “好。” 郑凡拿起汤匙,喝了一口汤。 鱼滑汤本就容易做,提前做好的鱼滑,加水烧开,撒上葱花滴点香油,再佐点胡椒粉,味道就很鲜美,那上面漂浮着的白嫩鱼滑,吃起来也很爽口。 王爷在喝汤的时候,四娘抬起头,拍了拍手。 锦衣亲卫端进来一大锅汤,还有好几叠干净的碗筷汤匙。 四娘笑道:“诸位将军也喝一些热热身子吧。” 诸将一齐俯身行礼: “多谢王妃。” 如果是普通的王妃,比如熊丽箐在这里,将领们敬重还是会敬重的,但四娘不同,一手cao持财计近十年,大到军饷军需,小到标户的月钱福利,都得经她的手才能通过; 一些事儿,别人不清楚,此刻能站在这座帅帐里的,又怎可能不知道? 所以,这些将领们对四娘,是有一些畏惧的。 接下来,大家伙开始打汤,有些口味重一些的,会额外加一些盐,还会加上辣椒面儿。 对此,坐在帅座上的王爷只能在心里微微摇头,真是暴殄天物,吃什么都跟吃火锅一样,浪费了这份鲜美; 大概,王爷是真忘记了,火锅这一吃法,还是因为他喜欢才时兴起来的。 大家人手一个汤碗,一边喝汤一边开始讨论军务。 情绪上,也就一下子缓和了下来。 王爷呢,只是听着,也不评价,不过中途,王爷还是点了宫望出来,组织了一些军议,以拿出一个章程。 分歧,其实没多大。 楚人敢主动进攻,那咱们就干回去就是了,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在方法上,还是主张先以这小半年来的土木工事做构筑的防线,来先消耗楚人一波,再伺机寻求反攻的机会。 听完整场军议后,郑凡在心底不禁有些发笑。 原因很简单,整场对楚的战事布局,就连苟莫离与自己,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仗,打的就是信息差,打的就是楚人的脾气与摊牌掀桌子的冲动; 故而,其实在场的这些将领,他们对于战局的认知,其实是和对面的楚人,并没有太大出入的。 而就是在这种状况下, 竟然还保持着这种极为乐观的姿态,这自信…… 且军议中,大家似乎都在刻意地回避兵马调动导致这里防卫空虚的事,这是怕给自己难堪么? 可能,这就是上位者的悲哀; 一定程度上,也说是自己在军中威望太高,压制住了一切质疑所出现的反噬。 任何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军议军议,一群丘八出身的大老粗,竟然真玩儿出了朝堂上的花儿活与忌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军议给出的建议是,先行防守,再图反击,而没有真的失心疯到直接选择主动出击。 先防守看看,如果局面不行,大家再撤,撤回上谷郡,或者撤回镇南关,给王爷留个余地。 郑凡没有呵斥谁,也没有去把这些话揭出来讲明白,在宫望做好了总结后, 郑凡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道: “就先这般安排。” …… 楚军的攻势,来得比预想中,要凶猛得多得多。 其实,自燕楚力量在晋东的第一次交锋以来,每次折损最多伤亡最大的,都是贵族的私兵,大楚皇族禁军,伤亡有,但从未伤筋动骨。 这支楚国规模最庞大,战力也最高的队伍,终于在上位者下定决心后,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在燕人面前的全面发挥。 楚人也给燕人上了一课,让燕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步卒巅峰战力。 楚军共分为四路进攻, 一路由昭翰率领,其中昭氏兵马为主; 一路由石勇率领,是皇族禁军的一部; 一路由熊廷山率领,是皇族禁军加上山越大军; 一路,也就是中军,由谢玉安亲自率领,兵力最多,规模最大,全是皇族禁军。 不过,仍有一路吊在最后,并未参与到真正的攻势中来,显然是预备好了后路。 楚军的投石车,楚军的攻城器械,展现出了极为犀利的战争效果,用薛三的话来说,楚人从晋东偷过师; 虽然没有燕军的投石车来得那般精准,但比之当初,其实是提升了一个大水平。 接下来,楚军以步兵方阵配合弓箭手方阵进行前压,在燕军没有选择主动出击的情况下,楚军以一种极快的效率,开始对燕军这小半年来所修筑的各类军寨工事进行了拔出。 一波接着一波,一批接着一批,效率很高。 对于燕军而言,三天坚守战的效果,打得其实并不是很好,不仅外围防线全部被楚军突破,连最后一道防线,也已经开始被楚军侵蚀。 而如果不是燕军在第三天开始了主动出击,延缓了楚军的攻势脚步,可能现在,楚军已经打破了燕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了。 楚军四路进攻,四路都兵力强盛,并无策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