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修路  (第2/2页)
不上水泥的供应,我就修建二十个。    区区四千人的工程队,最后会被调去砌墙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其余的人,都是在忙烧砖,烧水泥或者运输这些后勤工作。    二十个高炉,满足你区区一千人的水泥用量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烧砖,伐木和修建高炉这些工作,几乎占据了阳湖这边近半的人工。    剩下的人,一部分忙着割草,囤积草料,一部分有搭建茅草木棚经验的人,则被王伟当成了木工进行培养。    从松林那边运回来的木料,比较差的用来烧炭,粗木料则是留着,用来制作各种工具。    例如木头轮子,板车,帆船,修建码头等等。    各种工具都是从王族运过来的。    这些木工们按照王伟的要求去制作工具,木匠经验一点点的累计。    从最开始的,最简单的木棚。    到后面的,用木板和卯榫结构拼接而成的板车框架。    再到一些需要复杂工艺和精准尺寸的车轮,木质轮轴等等。    当他们制作的小板车能够用来运输砖块,砖厂每天都有人推着这种简单的两轮车跑来跑去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制作专门用来运输的简易松木板船了。    将来石山那边烧制的水泥,都需要用这些板船运到阳湖这边来,然后再用板车拉着去修建关隘的。    所以对于板车和板船的需求量会非常的高,特别是容易磨损,轮轴很容易损坏的板车,更是需要不断的补充和修理才行。    想要板车跑得快,两个必要条件是不可能少的。    第一就是路。    没有平整的路,一旦下雨,木头车轮很容易陷入泥坑中去。    所以,除了割草的和木匠们,剩下的一千多人,则是被安排去修路基了。    就地取材,一筐筐的泥土被挖掘出来,堆砌在地面上,然后夯实。    考虑到夏汛时可能会有暴雨,路基的高度,至少需要超过地面半米以上。    路基的修建只是第一步。    在农村居住的人都知道。    黄泥夯实的地面,再怎么牢固,被雨水一冲,照样满是泥泞,依旧无法通车。    所以,等到路基修好后,王伟就会往上面铺水泥了。    只要水泥路修成,不管你是什么天气,马车都能在上面跑得飞快。    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冷了。    一批批的麻布衣从王族运到了阳湖。    上次合欢节的时候,麻布衣就已经在王族出现了。    长叶草在沤麻池里面腐烂,捞出来经过特殊的清洗,就只会剩下麻纤维。    这些纤维纺线织布,然后制成成衣并非是太难的事情。    纺车这种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东西王伟早已经捣鼓出来了。    在王族的工业区那边,就建有麻衣厂,毕竟鞣制的兽皮衣虽然美观且穿着舒服暖和,但大河诸部中,能够买得起这样御寒衣物的又有多少。    上次合欢节时,王伟送给了各部落的族长一些皮大衣,就是为了现在推销王族的麻布衣的。    曾经的冬天,一个个的部落都是缩在山洞里面,如同冬眠一样,靠着积攒的食物和燃料硬撑。    但是现在,他们有了新的选择,王族从帽子到上衣,从裤子到草鞋,全套的御寒装备能够让他们在寒冬时节出门,能够在大雪天气狩猎。    有了兽皮大衣做榜样,他们可能会不买吗。    至于那些族长,上身穿着漂亮的皮草,下身穿着磕碜的麻布裤子好不好看,那就不是王伟能考虑的了。    你要是有钱,全身都换成皮草都没有问题。    没钱的话,还讲究个屁的好看啊。    麻布衣发了下去,穿惯了草裙的众人刚开始很不习惯这种东西。    特别是那裤子,没有松紧带,穿上去后,都需要用草绳扎起来。    动不动就有人去了厕所,来不及解那系成死扣的绳子,而拉在裤子里面的事情发生。    他们对这种裤子深恶痛绝,不止一次的想要将其脱掉,换成舒服方便的草裙。    不过,随着温度一天天大家降低。    大腿暴露在寒风中的感受和穿上麻裤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有句话不是叫做,秋裤穿上了后,就脱不掉么。    这种实打实能够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好东西,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时候,是会让人上瘾的。    当麻布衣物被大家逐渐接受的时候。    一百五十匹马也被调到了阳湖。    这些已经是王族能够拿出来最大数量的马匹了。    留在王族的那些马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用来当做种马繁殖下一代的。    而这些马,则是用来拉车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