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一章 这考题,好难 (第1/1页)
大魏科考,着里衣,脱靴,搜身防夹带。 大梁不同。 直接褪衣褪裤,连脚丫缝缝都要细细搜查。 不仅如此,光搜查官兵就有三位,轮番检查后才可放行。 这防舞弊程度,让苏琉玉想溜了。 “后面的快点,赶紧把衣服脱了,动作麻溜点。” 搜查小兵对这后面嚷嚷一句,不少文人学子已经开始解衣解带,就怕误了时辰。 苏琉玉解衣带的手迟迟未动。 她捂着肚子,一脸难色,准备放弃了。 只是刚要开口,手里提着的灯笼就被内阁首辅接了过去。 “快把外衫脱了,你如今在朝有官身,也无需搜身,意思意思就行了。” “!!!!” 还能这样! 苏琉玉一愣,旁边的大理寺卿也补了一句。 “靴袜还是要脱的,避免夹带。” “难道就不怕我舞弊?” 内阁大学士老眼一白。 “新科入仕为官,不论留京外调,前三年都在从九品小员开始熬资历,你如今在朝七品,何需舞弊?” “更何况,你当会试考题那么容易?圣上亲自出题,又岂是书本只字片语可以答对的。” “赶紧的,把外衫给本官,靴子也脱了,本官给你拿着。” “本官就是cao心的命。” 原来如此。 不脱光,苏琉玉就不带怕的。 胸不平何以平天下,渣渣龙对自己身板还是有点信心的。 “后面的,还不赶紧把衣服脱了,说你呢。” 晨色朦胧,快到苏琉玉的时候前面站着的士兵看她还不脱衣服立马吼了一句。 “快了快了,哎呀,你小子能不能快点,喊你呢,把另外一只袜子给老子。” 瞿老将军浑厚粗犷的大嗓门让文人学子齐齐回头。 只见内阁首辅提着灯笼。 内阁大学士拿着外袍。 大理寺少卿拎着靴子。 瞿老将军蹲在地上,把苏琉玉两只袜子扒拉干净,拽在手上。 田大人就在前面挤,给苏琉玉开道。 喝—— 这陪考团! 众人懵逼了! 那吼人的小兵开始还看不清楚,毕竟前头人挤人,但瞿老将军扒拉完苏琉玉袜子,那魁梧的个头就显眼了。 更别说内阁首辅手上的灯笼,那烛火晃着的位置就是大梁正一品文臣官袍! 靠! 还有旁边那位,不就是大理寺阎王爷么! 你拎个靴子有毁形象啊喂! “这臭小子就墨迹,劳各位大人多担待。”内阁首辅上前一步,把苏琉玉推到前面:“搜查完拿学号,好好考。” 这朝中正一品大员都亲自吩咐了,那小兵吓了一跳,也不敢耽搁,直接搜了身,检查了衣服就这样放行了。 有惊无险。 苏琉玉松了一口气,冲着陪考团挥了挥手。 “好好考——” 老头子们看到进了考场这才放心下来。 “本官当年科考都没这样紧张过。”内阁大学士看着苏琉玉背影,嘀咕一句。 这句话让教学团深有同感。 这自己考和徒弟考就是不一样。 毕竟是自己教的。 哪门课要是考差了,就是他们教的不好,能不揪心么。 苏琉玉倒是一脸坦然。 这几日她日日苦读,倒不是学习策论,而是背大梁律法和大梁国史。 经纶和律法这一块她确实从头开始学,但她记性好,又肯下功夫,这两项还是挺有信心的。 诗词和策论就不谈了。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沈怀舟自小手把手教的,根深蒂固。 苏琉玉拿到考号,找到了对应的考舍。 一进门,扑面而来一股子霉味,这学舍三年开放一次,又不透风,那被子潮湿,又生跳蚤。 正对窗是案台,笔墨卷子统一发放。 大梁没有科考摇铃一说,饭食按点发。 让苏琉玉最没想到的是,考舍有恭桶。 在大魏都是摇铃上茅房,拿饭。 但是大梁不同。 考舍摆放着恭桶,这三日是一步不能离开考舍。 但这考舍本就小,又摆放着恭桶,那味道,完全像是以前科考抽到了臭号。 气味扑鼻,隔壁的臭味都能闻到。 苏琉玉虽能吃苦,但这味道让她头昏脑涨,只能撑着一口气硬挺着。 前三日都是诗词,律法,经纶,苏琉玉记性好,加上律法弯弯道道有大理寺卿这位老大臣相助,自然不在话下。 后两日是策论。 如果说诗律经三项是基础测验,那么策论就是试卷后面的大题得分项。 无数寒窗苦读的文人学子因为策论被迫落榜。 四月初五。 贡院考舍气氛难得的开始压抑起来。 连研墨之声都少有。 考场巡逻小兵开始一一发卷,文人学子内心忐忑,要是破不了题,就还要等上三年。 “小元大人,好好考。” 这小兵显然认识苏琉玉,把试卷把笔墨分发给她,小声鼓励一句。 “谢了。” 苏琉玉笑着接过试卷,准备打起精神看题。 监考席面上,端坐着礼部尚书和礼部辅员。 旁边有个巨大的卷轴。 监考大人一敲铜锣,卷轴缓缓放下。 当看到考题的时候,苏琉玉微微一愣。 不仅是她。 整个考舍都陆陆续续的倒吸一口凉气。 今年科考,是圣上亲自拟的题。 这消息本就让人忐忑难安。 如今,又看到这题目,更是让人心中崩溃,隐隐焦躁。 “安静安静!” 监考大人敲敲铜锣大喝一声。 考场又寂静下来。 和起初的压抑的不同,这气氛沉闷又无助,不少读书人叹气声此起彼伏。 就连礼部尚书也拧着眉,若有所思。 这卷轴上,只有五个字。 金木水火土。 乍然一看,这倒不像是大梁出的题目,倒像是信奉五行阴阳的大商会出的考题。 天地五行阴阳,金木水火土。 这题怎么破? 怎么解? 难道要写一篇五行阴阳论? 但这会试考题考的是时政。 和五行阴阳有个毛关系。 众位考生笔杆子都咬破了,迟迟都未下笔。 苏琉玉收起目光,端正坐在案台前,看着墨条和新纸,也未下笔。 大梁,以农治国,这道是时政,定和五行阴阳论扯不到半点关系。 从何下笔,从何破题? 金木水火土...... 要联合大梁时政的话...... 有了! 苏琉玉执笔于手,在卷面上缓缓写出八个大字。 “德为善政,政在养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