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京城住不下了 (第1/1页)
农家科举之路正文卷第四百四十七章京城住不下了夜深。 蔺王挥退前来伺候的宫人,一个人走到书房。 昏暗的烛火摇曳,照着少年略带青涩的脸。 有点肿,也有点别扭。 他来到案台前,研了墨,提笔开始写信。 “父皇,儿臣一切安好,勿要挂念。” 写完这句,蔺王表情开始有点不自在。 他可不是帮忽悠帝要银子,只是他自己没钱玩乐而已。 就算是给忽悠帝,那也是可怜她。 他大元泱泱大国,自然不同小国计较。 他揉了揉脸,有点疼。 就这般护短的性子,惹一下都不行。 对皇兄百般好,不惜征元开战,对自己,倒是差到可以。 他心里生气。 直接把信全给撕了。 他就是欠的,还替她要银子! 就应该杀了她! 越想越气,把案台上所有书画墨砚全砸了。 闹了好大的动静,直接让伺候的宫人赶了过来。 “皇太子殿下,可有吩咐。” “都给本宫滚,滚的越远越好。” 他吼了一句,心烦意乱,自个儿在那里生闷气。 伺候他的宫人,隔着书房门,回了一句。 “刚才宫里管事让奴婢带句话,说皇上吩咐,若以后出去,还是多带几个人,免的玩的尽情没银子使唤。” 蔺王耳朵动了动。 走到书房门前。 “她真这样说。” 那宫女点点头。 自家皇上怕你跑了。 而蔺王,完完全全误会了。 他耳朵红了红,又一脸不耐烦。 “滚滚滚,本宫烦着,别来打扰本宫。” 说完,又自个儿把那笔墨纸砚收拾了,又抽出一张新纸,开始写。 “父皇,儿臣缺银子了......” 他这边在写信,段家三兄弟也在写。 今日,他们新铺开张,按照朝廷分派,开了一家酒楼,专门搞古董羹。 原以为不赚钱,结果今日可把他们忙坏了。 账房说了,就一天,赚了一千两银子! 以前,这小银子他们看不上,但自从梅花琼露垮了后,这银子,可是大钱。 “问问大哥凑到银子没有,要是入股国粹堂,咱们就是皇商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皇上。” 三兄弟凑到一起,有点小期待。 “听说咱们皇上还要出新酒呢,要是大哥凑到银子,肯定能狠狠赚一波。” “不过就算赚再多银子,老子也不想走,老子就想呆在大魏,热闹。” 这话说到其他两兄弟心坎里了。 百姓热情,又不嫌弃他们商贾,在大魏,可比大元好多了。 不仅他们段家这样想。 大齐百姓也这样想。 自从大魏大齐两国交好,来往商贾都明显增多,这次不夜之天招商,他们也盘了铺子。 本是投资,但如今,也不想走。 大魏不管读书,医疗,新政,都一等一的好,若是在大魏发展,跟着顺帝,肯定有前途。 这大魏变好,问题也接踵而来。 第一个发现的是京城客栈。 这几日,客栈客房明显爆满,根本没有房。 第二个发现的是牙子。 来打听买宅子的明显增多,很多人都排着队在等。 第三个发现的是户部。 大魏百姓往京城挤。 大齐商贾往大魏挤。 这京城,现在已经住不下人了。 大魏别的州府也是,酒厂,加工厂一开,西北又靠近大齐,来的百姓更多。 要是在别国,那是顶天的好事。 但大魏国土实在太小。 总共就六十四个州,大齐是他们大魏的三倍。 如今来了这些人,根本安置不下。 人口繁杂,就林斐这几日协理百姓矛盾,都协理了三四起,把他给忙坏了。 户部本想自己处理。 如今朝廷重视能臣,通过这次京城建设,颁发新政就知道了,全是皇上自个儿的同窗。 以前的老臣,皇上是看不上了。 他手底下又没有皇上的同窗,再不做点实事,迟早被挤下去。 可是越想做好,越做不好。 无奈之下,还得亲自进宫面圣。 他跪在御书房里,颤巍巍启奏。 “皇上,近日京城外地来人皆想落户于此,臣身为户部尚书,未能妥善处置,还请皇上责罚。” 苏琉玉从案台间抬头,略有些不解。 “朕记得,自开朝起,朕就下令,若外地落户,税收加重,各项政令皆要满三年才可享受,且不可买宅,只可租宅,这道御令,你下达了吗?” 户部尚书擦了擦汗。 “皇上的御令,臣自是不敢怠慢,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外来人口。” 谁不想往大魏挤,谁不想往京城挤? 苏琉玉虽说税收加重,但那点税,和伪帝在朝那十几项税收相比,简直不是事。 再说了,三年虽不可享受新政,但一旦落户,子女皆可受益。 若是参军,还可享受军爵世袭,诸国政策,谁能和大魏相比。 “而且,最近京城这块地,宅府价格日益上涨,皇上,若再不压制,恐怕就遏制不住了。” “......” 现在就要面对房产增值的问题了吗? 别往京城挤啊。 京城有什么好的。 百姓想说,特别好。 离皇上近,就是好。 除了京城受欢迎,岭南也受欢迎,新政试点都是岭南府先开始,百姓也想往岭南凑。 “还是我大魏国土太小。” 苏琉玉叹了口气。 “京城这块地,朕会扩建宅府,但朕不鼓励百姓往京城凑,我大魏各土,在今后都会繁盛,此非政令,还是靠百姓配合。”她又道: “然后,对外来他国之人,自在我大魏境内,需遵守我大魏国法,其他的,朕再想想。” 不能限制他国入境的人。 大魏如今,必须靠这些人流通。 苏琉玉头疼了。 她大魏小国,也不知道这群人挤过来干嘛。 大齐百姓表示。 都是兄弟了,不要说这么见外的话,有好大家分嘛。 皇上兄弟论听过没有? 大元,京都皇宫。 元帝收到蔺王的信,气的要死。 大魏小国,苦了他儿子,他是再也忍不了了。 “来人,传大越使者觐见。” 他姜晏晚主张连横之道,如今大越大元联姻,不如乘机分了这三国,让他们无还手之力。 他看向案台上的版图。 指尖点了点大齐。 先从此处下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