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礼义何所拘 (第2/2页)
待不了多久的,肯定能找到机会脱身。” “另外,李景隆搞军需的路子,黄子澄和我已经帮他引荐过了,估计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经开始找他的关系开始采办了,这个李景隆把黄子澄哄得极开心,黄子澄少不了在圣上面前举荐他,到时候我加几句好话就行了。” “至于我大哥,这个我还真的没有办法打压他,他成了世袭爵位又统管中军都督府,级别在我之上。”徐增寿面露难色,毕竟是自家兄弟,拼实力和势力都拼不过。 “没事,小舅舅,你只要记住一点就够了。”林谨微笑着说。 “以后,但凡圣上问你们两人的意见,大舅子说东,你就要说西,大舅子说好的事情,你一定要说不行,大舅子说不同意的,你要举双手赞成。” “一定记住,保持每件事和大舅子唱反调就行了。”林谨笑眯眯。 关于打压这个当面说燕王坏话的大舅子,她想到了另外一个主意。 “哈哈,行,唱反调,记住了。” “我大哥说东,我偏要说西,永远和他不在一个调上,都是徐家人,都是燕王家亲戚,意见却完全相反,让圣上犹豫犹豫,不知道该听谁的好。”徐增寿是个脑子极灵光的人,一点就透。 “还有,小舅舅,每次向圣上表达完你的意见,你一定记得加上几句圣上辛苦了,圣上别太cao劳,圣上你要相信我,圣上不用担心,这一类的话,软言软语。” “这么一来,就把顽冥不灵的大舅子和善解人意的小舅子一下子完全区分开来了,建文皇帝涉世未深,会任务小舅舅更能体恤他作为一国之君的难处,自然就会倾向于听你的话多一些。”林谨淡定自如。 这些是她从扬尘描述黄子澄对待建文皇帝的态度中发现的。 谆谆诱导,耐心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建文皇帝,反倒是会让建文完全听从意见。 一个涉世未深,毫无执政经验的毛头小子,从来也没有正儿八经的被当过储君正是培养,却因为钦定当储君的亲爹突然死了,自己临时被推到台前,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自然会失了主张,摇摆不定,毕竟还是小孩子,会任性,会耍脾气,会逃避,要哄着来。 从上台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的做法来判断,建文小皇帝缺乏自信,燕王两个月前演的吐血苦rou计,得以成功的换来了撤兵和撤监视,就证明建文心软。 对付这种性格的人,就得动之以情。 所以让小舅舅多说软话,对比大舅子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小皇帝自然会对和蔼体贴的小舅子亲近些。 五人收拾好东西,上了马车,离开了徐增寿府邸,老二朱高枳画了整一张应天军防图就是最大的收获。 先帝洪武的祭祀典礼,是礼部主办的,所有王公贵族全部到场,要求离先帝陵园一里之外就得下马,林谨和林绍级别低,就只能在外面等着。 三个世子跟随一众王亲贵族从东而入,行五拜之礼,然后是礼部宣读祭文,献祭器,供神牌,供奉牲匣祝案,迎神,焚告文。 三个世子跟着众人念祭文,跪拜,平身,复位,周而复始,整整一上午。 太阳当空炙烤,五月的江南已经开始有了夏天的影子。 终于礼毕,祭祀大典结束了。 三个世子跟随王公队伍走出来,见林谨和林绍已经在陵园门口等待,三人加快步伐上前汇合。 “累死我了!”老三朱高燧擦擦额头上的汗,林谨给三人递上水壶。 突然,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迅速窜出来十几个人,向五人冲了过来,霎时间就把五人团团围住。 其他在场的王公贵族见状急忙向两边躲避开来。 蓝绿色飞鱼服,半圆弧度的绣春刀,围上来的人正是锦衣卫。 林绍见状就要拔剑,被林谨一把摁住了手势。 为首一名黒瘦精干的锦衣卫,向朱高枳抱拳,说到:“启禀世子,末将为锦衣卫千户张安,今日奉圣上之命,邀请三位世子移驾进宫,圣上为迎接三位世子的到来,特别指派了宫中太傅专事教导世子读书。” “哦?圣上邀请我们去宫里念书?”老大朱高枳迅速和林谨交换了一下眼神。 林谨手中握紧腰间的五色宫涤,也做好拔出腰带中所藏承影剑的准备。 “那如果我们不想进宫,想回北平呢?”老二朱高煦仰头挑衅的望着锦衣卫千户张安。 “卑职奉圣上之命,邀请三位世子随我等进宫读书,宫中条件自然比北平好。” “还请世子配合卑职办差!”锦衣卫千户张安当仁不让,使了个眼色,十多个锦衣卫扶着剑柄迅速围拢上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