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原来名声是这么用的 (第1/2页)
琴音袅袅,前奏过后萧月婉转的声音响起。 “君不见,大河~(此处省略两百字词)” 双弹,进复,跪指,转指…… 萧月的琴技已经达到大家水准,一手琴技施展得美轮美奂,在她的声音中更是融入了乐法,让人流连忘返,这样可以达到最震撼的效果。 一首铙歌,硬是被她唱出几分风月之意。 曲终,余音绕梁,众宾拍手称赞。 江鸿也为萧月鼓掌,在地球他看过几场古琴古筝的演出,但还是比不过萧月的此番演奏,果然,紫轩阁头牌名副其实。 …… 在掌声中,舞台上的萧月缓缓站起。江鸿见她的笑容有些勉强便知道他是被此诗意伤了心神,她想靠风月之意收缓磅礴之势,又想其中达到最好的效果,现在舞台上的她,其实已经油尽灯枯弱不禁风了。 “小女子才艺不精,还望莫怪!”萧月施一礼,“不知哪位客官可愿意点评一两句?无论褒贬,萧月都感激不尽!” 这时,一位身穿白衣头戴锦帽的少年走上前,手握白羽扇,手环白玉珠,很是翩翩。 “在下扬州城长史之子——孙寒梅,今日听到萧姑娘一曲《将进酒》,如听仙乐,三生有幸。孙某本想当这第一个点评之人,但是,此地除了有我孙寒梅外,更是有此曲的原词者李白李诗魁,孙某不敢班门弄斧,不如借花献佛请李兄为萧姑娘点评一二?” “对对对!我们说的不算,李兄说得才算数!” 江鸿:这些人都是紫轩阁请来的拖吧,我又不是拿钱不做事,一唱完就要我第一个点评。点评啥? 江鸿长这么大还真没点评过啥,小时候的什么读后感啊观后感啊差不多一半是抄的。点评?还不如我讲几个段子!这就有些苦恼啊,他还没想好,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词穷了。 舞台上的萧月姑娘摇摇欲坠,显然是坚持的等待着江鸿的点评。 江鸿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酒樽放在,跟身旁的侍女小声说上一句,侍女连忙从后来拿出文房四宝,水墨已经是磨好了的。 “听萧姑娘一曲,感受颇多,兴起一诗,表达吾感。” 萧月听到江鸿要作诗,似乎觉得自己虚弱的身躯有所好转。周围的人听说李白要作诗,连忙让开,紧盯着桌上的笔纸。 江鸿握笔,蘸墨。 技能【惊风之文】发动。 在纸上题上“听扬州萧月弹琴有感” 在众人的屏气吞声中,继续在纸上写下: 昔辞飞仙去,今临紫轩阁。 扬城多粉黛,百花争月辉。 四座群英聚,玉碗盛琥珀。 佼女抱古琴,琉璃踏飞雪。 猱罨起商徽,曲奏将进酒。 挥手续续弹,四海浪潮生。 乐转成风月,春意尽绵绵。 今有萧家女,艺高通琴棋。 争得书寓首,引起秋娘妒。 纨绔掷万金,深闺愁无数。 春风不等闲,欢笑日复日。 心中承大道,奈何天地私。 九界出人杰,欲与争低高。 伯牙哭子期,轲辞高渐离。 今听君一曲,停杯良久立。 尚有青楼女,我辈岂独身。 人力有穷时,人志憾万古。 征兵定叛乱,何愁魔不灭。 ………… 诗成,宝光升起,展向众人,众人沉默出神。 舞台上的萧月读完此诗后泣不成声,向江鸿的方向长揖不起,最后倒在凤凰七音琴旁独自垂泪。 江鸿摇了摇头,背上他的剑,出门离去。 等众人回过神来之时,看向江鸿的座位时,江鸿已经离去了。 路上,江鸿喝着酒,想自己幸亏高中的时候学好了语文,背下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懂得使用先抑后扬或者欲扬先抑的手法,不然这个比还真的装不来。虽然写得没有历史上李白的诗那样浪漫壮丽,多了几分白居易的浅显易懂,但是现在李白还年轻,大唐也是盛世,他还没有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更何况我是个假李白好不好,不作打油诗就不错了。 这下萧月姑娘没得说了吧,我办事,妥妥当当,不怕你不火,就怕你太火了水都灭不了,你看那一万两白银和三十两黄金花得多值。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一万两是巨款,黄金更是他们一辈子都难以拥有的东西,但在江鸿这,这些金银换算下来其实也就是13个王者币,实在是……赚钱难啊! 回到大明寺他的住所内,屋子里堆满了东西,一时间他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是不是走错屋了,他出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 他的桌子上还有一垛垛送礼详情。 【扬州城诗文协会特此送来文房四宝一套,美玉一对,二品回春丹十枚,二品真元丹十枚,白银两千两,上好的丝绸十匹,祝李白端午文会夺得诗魁,愿以后平步青云,前途似锦】 【扬州城城主府特此送来黄阶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