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寒回国日常(二) (第1/3页)
自从张寒拿下本垒打,帮助星河中学逆转翻盘以后。 他就成了表弟心目中的英雄。 不仅是表弟,包括表弟的那些小伙伴,都把他当成了大神级的人物。 要合影,要签名,甚至让他帮忙,指导球队。 “你们马上就初三了吧,不需要准备中考吗?” 张寒很意外。 他当初之所以在东京上高中,没选择回国,就是因为回来以后要参加中考。 在东京上了三年学,他的课程进度肯定跟不上。理科好一点,他天赋足,冲刺一下倒不是不行。 文科那就不一样了,他肯定歇菜。 就因为考不上高中,所以他才会选择留在东京,在那里上高中。 现在蓝翔和他的小伙伴,马上也都要上初三了,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参加中考。 张寒并不认为,他们还有多少时间打棒球。而且一旦进入高中,他们的课程只会更紧,几乎每天都要做一到两套试卷。 继续学习棒球,恐怕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如果真的因为打棒球,连大学都没有考上,或是原本能够考一个一本的学校,因为精力被牵扯,只能考一个二本。 那都是遗憾。 每个国家都有自家国家的国情,也就是所谓的大环境。 逆着环境做,也不是完全不行。 在大陆,没怎么上过学,功成名就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但那是极少数。 如果你把百分之一的成功人士挑出来,然后看看他们的学历。 绝大多数的学历,肯定都是本科以上。 这就是大环境。 在这个地方混,学历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通行证,有它,你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它,摆在你前方的路,肯定是步步荆棘。 “我们都被截流了,只要完成功课就好,空闲的时间还是不少的。” 一直到这个时候,张寒才明白,尽管他离开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家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高楼多了,街上的汽车多了,就连教育的制度,都不一样了。 自从张寒有记忆以来,他几乎每几年,就能感觉到家乡的变化。 相比之下,东京那个国际大都市,真要说变化的幅度,恐怕还不如他们这个小城市。 别的不说,就拿工资来说好了。2000年初的时候,中专毕业的蓝禾,明明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到东京打工?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钱。 两千年初,蓝禾女士能够找到的最好工作,一个月的薪水,仅仅只有六百五十元。 当时还有很多工作,甚至四五百一个月。 她去东京当纺织女工,工资是多少? 7000块,一个月! 只要干够一年,对方承诺的薪水,能够达到二十万。 那是两千年初,六百五十块钱一个月,要多久才能赚够二十万? 年轻的蓝禾女士,算了一笔账,她攒到20万,时间是二十年。 她给自己定了小目标,工作五年就回来,到时候自己也是身家百万的小富婆了。 谁能够想得到,在这20年的时间里,整个华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高铁,信息,网络,探月飞船,飞机…… 这些大的方面就不说了,就拿这个三四线的小城市来举例,变化最大的就是工资。 2000年初的时候,小城市的平均工资是五六百。 几年以后,这个工资就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达到了七八百的水准。 2008年到2010年,工资已经一千出头了。 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工资往上翻了将近三倍。 到2011年,工资已经普遍能够达到一千五百块钱,而且这还不算高。 如果说以前的工资低,国家好了以后发展迅速,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问题是从2011年以后,进步的速度,一点都没有变慢。 2014,2015年的时候,工资再度翻了一番,普遍达到三千。 2017年,普遍达到四千。 2019年,普遍达到五千。 在这个小城市,不算公务员,不说事业单位,就是在厂里上班的蓝领工人。 如果厂子效益好,有人能拿到六七千块钱,应聘这样的岗位,需要的学历是大专。 厂子效益差一点,工资也能拿到五千多,应聘的条件往下调了两个档次,需要中专,实际上初中毕业也可以。 五险一金,不算在内,这些就是单纯发到手里的工资。 虽说相对应的,房价和物价的上涨,也非常惊人。 房价打着滚的往上涨,从七百一平,涨到了四千多一平。 物价蔬菜,基本上都翻了三倍左右。2000年初的时候,蔬菜基本上是五六角,七八角,现在基本上是两块,三块。 猪rou更是涨飞了。 但实话实说,整体来说,条件是好了的。 消费虽然长了三倍,但收入平均涨了十倍。当然现在也有拿三四千,甚至两三千块钱收入的群体。 可也别忘了,十几年前,有好多人,压根就不挣钱。 就连房价,相比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