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三章朕将你贬到琼州(第三更,求订阅!) (第1/2页)
刘彦宗和张叔夜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情况,许久不见人影的太上皇怎么出现了? 他不是被皇帝软禁了吗? 怎么还能跑到垂拱殿来? 而且,看这架势,太上皇来了,太后也来了,郓王也来了,还把皇长子给带来了。 刘彦宗立刻知道,太上皇是要借着宗室案,给皇帝施压了。 无论宗室案被皇帝冠以什么样的名义,放在台面上来定罪,它都还是赵氏皇族自己的事。 天家的事,注定与寻常人家是不一样的。 它关乎到气数,关乎到民心,更关乎到天意。 这是赵佶做一次反击的绝佳时机,至少可以给皇帝施压,让自己站在宗室们那边,联合所有的宗室力量。 可是,为什么赵佶会出现在这里? 皇帝明明将他软禁了! 刘彦宗想不通,张叔夜也想不通。 如此一来,他们俩站在这里就显得格外突兀了。 这是人家赵氏的家事,两个大臣,似乎有些尴尬。 赵仲琮也一脸懵逼,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太上皇会出现。 众人连忙行礼:“参见道君陛下。” 赵桓面色平静地看着这一波人走过来。 赵佶是他故意放出来的,而且就赶着这个时候把赵佶放出来,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这个决定,是昨天晚上下的。 赵桓之所以这样,是昨晚赵谌来找他,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赵桓的心突然就警惕起来,应该说更加警惕,这种警惕不是对朝野大臣,而是对皇室宗族。 以前他将权力手腕都放在了朝臣、军队和地方之上,对皇室和宗族注意得太少,才猛然意识到继承人的问题。 即便现在新政执行得再好,继承人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皇族斗争,向来是长久的斗争,并非一朝一夕的胜利与失败。 例如赵佶,从来没有放弃翻盘。 赵桓看见赵谌果然和赵佶一起来了,心中对他很失望。 而此时,皇后朱琏,正在福宁宫绣手帕,她打算将这手帕送给赵桓。 小太监匆匆忙忙跑来:“大娘娘,不好了,大哥儿与太上皇一起去垂拱殿。” 这小太监也是赵桓派过来的。 朱琏的绣针差点就刺到手,她是听说了皇帝今天要在垂拱殿听审宗室案的。 但没想到赵谌这个时候会跑过去,而且还和太上皇一起。 聪慧的朱琏立刻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 外人只是以为太上皇的身体不好,但其实皇帝和太上皇的矛盾非常深,太上皇一直被皇帝软禁。 “大哥儿怎么会和太上皇一起?” “奴婢也不知。” 来不及多问,朱琏便向垂拱殿赶去。 此时的垂拱殿,气氛仿佛凝固了一样。 皇帝作为自己的宝座,他平静地看着这些人。 赵佶道:“皇帝,你糊涂!” 鲁郡公和魏县公一看太上皇来了,仿佛抓住了救星,他们声泪俱下,恨不得抱着赵佶又亲又咬:“太上皇,救救我们!太上皇!” 将赵佶放出来,原因无他,只是想看看赵谌到底是不是与自己猜想的一样。 郓王赵楷在后面道:“爹,官家也是从大局出发。” “从大局出发也不能宗族相残!一口气杀四个同族人,还包括自己的亲弟弟!” 父子的双簧立刻就上演了。 “鲁郡公是太祖之后!魏县公是魏王之后!你若对他们痛下杀手,那是对太祖和魏王不敬!何以配享太庙!” 赵桓依然什么都不说,安安静静看着赵佶在下面说。 来来来!你继续表演! 朕看你个无权无势的太上皇能演到哪一步! “你今日若是杀了他们,整个宗室都将与你为敌,一旦宗室内乱,太庙不稳,天下必乱!” 这是一句屁话,连赵佶自己都不信,那群养尊处优的宗室,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反皇帝。 而他为何要说自己都不信的话呢? 当然是说给赵谌听的。 赵谌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封为崇国公,皇长孙,是公认的未来最可能继承大统的人。 赵谌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十六岁已经懂得很多,有了自己的判断。 而赵佶则是在影响自己的孙子,他明显是将希望寄托在自己孙子身上。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对他没有任何优势。 他的旧臣,几乎被皇帝杀光了。 现在朝野上,全部都是新派,或者说皇帝的人,皇帝随便一句话,那些大臣就前赴后继。 赵佶也自认没有任何筹码跟赵桓斗了。 唯一的筹码,就是赵谌! 郑太后开口道:“皇帝,太祖以仁义得人心,以法、礼治天下,宗法不可随意篡改,还请皇帝为了大宋江山社稷,收回成命。” 赵桓依旧不说话,他仿佛没有看到赵佶,也没有看到郑太后,他只是平静地看着赵谌。 赵谌和自己父亲的眼神交汇,然后站出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