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_第三百五十七章华兴纺车案(六千字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华兴纺车案(六千字大章) (第2/3页)

秦桧在说:“人已经被关押在开封府的牢狱里。”

    刘彦宗仔细观察皇帝表情的变化,他从皇帝微微蹙起的眉头,感受到了皇帝的一丝不悦。

    果然,那些民间的猜想都是一厢情愿。

    皇帝根本就没打算动华兴商社,最多就是朝廷里几个人看华兴商社不爽,借此事搞事而已。

    不行,这事的功劳不能被秦桧给抢了。

    刘彦宗打算说点什么,没错,他打算借机好好打压打压商部的气焰。

    这几年,唐恪借着商部的风生水起,势力越来越大,对他刘彦宗安插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刘彦宗上去,躬身作揖行礼:“陛下。”

    赵桓在继续钓鱼:“刘御司,你又有何事?”

    刘彦宗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秦桧,然后开口道:“陛下,发生了一件大事,臣不知该如何定夺,特意前来启奏陛下。”

    “什么大事?”

    “华兴商社的叶崇被抓了。”

    赵桓转过头,看着自己的督察御司,他知道刘彦宗很狡猾,说这话必然下面还有更多要说的。

    但他也不知道,刘彦宗并不知道华兴商社背后是他整个皇帝在撑腰。

    既然不知道,刘彦宗却特意跑到宫里来说这件事,必然是想要找唐恪的麻烦的。

    刘御司你还真不是个东西啊!

    赵桓假装不知道,他一脸好奇道:“叶崇?”

    “就是当日造出蒸汽机车的那个叶崇。”

    皇帝立刻一副终于想起来了的表情:“是他,朕还有印象,他犯了什么事,值得你刘御司跑一趟?”

    这话仿佛是在责问他刘彦宗,你一个司法大臣,不天天去给朕监督好朕的官员,你去关注民间一个商人作甚?

    你这御司做的不合格啊。

    你看隔壁的何也,天天绞尽脑汁去收集宰相们的屁事,上朝没事就怼怼宰相。

    刘彦宗依然一副淡定的样子,似乎有十足的把握让皇帝重视起来他说的。

    “陛下,叶崇所犯之事与臣无关,但就此事造成的影响,却对陛下精心布下的局面造成了破坏,对大宋不利,臣责无旁贷!”

    “如何破坏了朕布下的局面?”

    “陛下一直以来都在投入大量的钱财到工事与创造上,华兴商社作为制造了蒸汽机车的商社,当为表率,而现在,朝中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故作冤案,此事在民间已经造成恶劣影响。”

    “你如何知道华兴商社是被冤枉的?”

    “臣了解过整个案件的全过程,有诸多疑点,开封府草草结案,是对大宋律法的藐视,会让百姓对大宋律法失去敬畏,对陛下失去敬畏。”

    赵桓盯着刘彦宗这只老狐狸,明明就是来打击政敌的,偏偏每次把自己搞得大公无私。

    赵桓微笑道:“哦,你继续说。”

    “现在民间都在猜测,华兴商社是因为抢了科学院的功劳,制造出了蒸汽机车,所以朝廷才出手,借机将蒸汽机车的专利收回,如此,以后民间谁还敢在去创造新的东西?”

    “此事与陛下之愿相违背,臣才斗胆前来。”

    赵桓站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清酒,他白色的长衣在春风中飘舞着,颇有几分出尘之意。

    可偏偏他蹙起眉头,却多了几分肃杀。

    不管刘彦宗处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但他说的话,却是说到赵桓的心坎上去了。

    老派利益集团对新生势力的打压很简单,因为某些人掌握了权力和资源。

    他们只看重眼前自身的利益,而放弃宏观上的长远利益。

    朝廷当为天下做表率耳,为大宋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正向的导向,而非是害怕,忌惮新生事物。

    既然刘彦宗想管这件事,赵桓也正好让他掺和进来。

    “刘御司说得有理。”赵桓坐在长亭的石凳上,“此事便交给刘御司去查一查。”

    “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打击政敌,从来都是刘彦宗想要做的。

    刘彦宗走后,秦桧道:“陛下,开封府衙和商务司都只是在按照章程办事,真正有问题的是张清远,臣担心刘御司故意将此事闹大。”

    “无妨,先让刘御司去查便是。”

    “是。”

    “那叶崇那边当如何处理,还请陛下明示。”

    “先不用管叶崇,开封府衙不会拿叶崇怎么样,等刘彦宗将这事查出来后,朕会出面表态的。”

    “是。”

    秦桧只是暗暗心惊,皇帝已经登基第六年,他的手段越来越老辣。

    他知道,朝中有人盯着叶崇,正在等叶崇背后的势力出来,在没有确定叶崇背后到底是谁之前,叶崇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毕竟,万一提到铁板上了,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何必去与为难一个商社的老板而犯这个险呢?

    刘彦宗非常兴奋,他找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张清远。

    叶崇被关进开封府衙门的第三天,张清远在家里摆下了宴席。

    前来张家祝贺的有朱家的家主朱青,潘家的家主潘启山,王家的家主王闻申,和柳家的柳维。

    作为东京城背靠朝廷起家的新兴富商,这些人在朝廷里都是有关系的,也许东京城那些普通老百姓对张记布行与李氏布行一案并无关注,但这些人却是清楚得很。

    那华兴纺车可不是一般之物,无论它是不是张家的,如今张家得到了那东西,以后这东京城乃至大宋的商界,都有他张清远一席之位。

    这以后,大家自然都有合作的时候。

    众人来到张家,也不提那华兴纺车之事,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