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1章 进城 (第1/2页)
见百里燕、穆尼二人语速飞快不知所云,诺一言忙问百里燕: “永兴侯,穆尼阁下所言何事?” “穆尼阁下初来中原,不熟我中原风俗,急于进宫面见我王。我与他说今日时辰不早,安排明日觐见。” “哦,确是如此。还请穆尼阁下暂在馆驿歇息一晚,我王明日召见各位进宫。” 诺一言的礼数还是相当到位的,但到了穆尼眼中就成了婆婆mama,纵然心里极为不爽,他仍不敢怠慢,心里的不爽遂未反应在脸上。于是随口说道: “好吧,就明日见你们的王,但本使不希望再出差错。” “请阁下放心,明日能定见到我王。” 诺一言允诺道,随即引使团入城。穆尼翻身上马与古达帕边走边问: “中原人都是这样婆婆mama的吗。” “差不多吧。不过在他们眼里,是对贵客的尊重,我当初进城时也是这样。不过我是上午进城,中午就见到了咸王。你来的确实是晚了些,中午刚过,或许还会立刻安排觐见他们的王,但今天都快黄昏了,按他们的规矩和安排,大型使团要隔天才能觐见。” 说话之际已入南门,迎面而来的喧嚣颇让穆尼吃惊: “有这么多人!” “都是看热闹的,不过陔陵的人口确实比十二年前多了许多。” 古达帕详尽说道,穆尼又问: “他们的都城还没有婆嵩城宏伟,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人。” “因为都是木质建筑,相同的占地,木质建筑能住的人更多。而且他们的市政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市政通常以市政大厅和中央广场为核心,从城中心向四周发展。 但他们是从城北、城东向其他方向发展,所以他们的市政需要提前规划好道路和市场,而我们是边扩张边规划,所以发展到后来,我们的市政看起来井然有序,但建筑道路和市场占用了大量空间,而他们能更好的利用城内的土地。” “这种木头建筑挨得这么密集,战时一把火还不把全城给烧了。” “话是不错,我来之前的几年,城里发生过一次大型火灾,烧毁了五分之一的建筑,但他们用了五年就恢复了原貌。如果是我们,二三十年也无法恢复。 石质建筑虽然牢固,但毁坏后搬出重建也很麻烦,就实用而言,木质建筑确实更适合中原人。” “那是些是什么,为什么把石头摞的这么高。”穆尼手指近处的一座风塔问道。 “哦……那是中原人造的风塔。” “做什么用?” “北方夏季酷热,但是常年有热风,风塔可以将高出的热风引到地面,风塔里有冷水池或是冰块,热风通过水池和冰块的降温,送到地面后十分凉爽。我的家里就建了两座,十分坚固。战时还能用于了望敌情。” “那为什么那一座不一样。”穆尼指着远处的钟楼,古达帕定睛细看,神色立时有些兴奋: “哦,那是一种可以知道时间的机器,百里燕叫它钟楼,有了这个东西,全城都能知道每天的时间。” “胡说,世上怎会有看到时间的巫术。” 穆尼高度质疑,古达帕扬着眉毛得意说道 “事实就是这样,那钟楼确实可以知道时间。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中原人能在夏天造冰。” “这怎么可能!” “别不信,我家中挖了许多冰窖,还能制作冻奶卖给当地人,现在不仅能造冰,你自己也看到了,他们连水晶也能造,价格还很是便宜。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你总得呆上几个月,到时候自己看就是了。” 三年前筹建天文台的同时,为解决时间问题,永兴城设计署、技术署着手研究攻关钟表技术。一年后在陔陵城中心树了一座钟楼,中原大地从此一改看天知卯的日子。 但钟楼准头差了些,十天能差半个多小时,为此需要每两天与水钟、日晷校准一次。近期将有一次改进,改进后的齿轮组理论误差将缩短至五十天一个小时。 大型钟楼仅能解决生活使用,天文计时需要更为精密的机械计时装置, 传统的水钟只能精确到刻钟,使用机械放大原理改进后,也仅精确到分钟。日晷白天能用晚上就是抓瞎,精度更差。为此设计、技术两署正在攻关精度更高适合携带的钟表。 去年冬,攻克了擒纵器【注1】的原理和技术工艺,曾出了一块簧力怀表,无奈机械精度差强人意,一天能多跑十几分钟,但好歹具备了该有的基础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有望在数年内获得进展。 街道上人潮汹涌,无不是为一睹金雪狄使团风采的民众和行人,百里燕走在使团前面,与苏方义边走边说: “南境开战至今有十八年了吧。” “若算上金雪狄人试探,应该有十九年了。” “是啊……十九年前谁能想到今日,想来真是一场梦啊……” “永兴侯打算如何与穆尼交易,可有详细方略?” “穆尼所需药材多数在咸国、长孙、梁国、燕国与晋国北地,有部分需从志国、卫国、晋国内陆采买,总体数量极大。但多数是常备草药价格不会太高,因此交易总价不会太多。 不过穆尼也透了底,其担心我中原趁其危难之际落井下石讹诈他们,故而还打算从中原采购货品以换取我们的放行。在下担心其金银财力过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