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27章 生活哲学(2) (第2/2页)
扯着嗓门说道: “爹,你说什么胡话呢,如此一个破物,能值十万寸金。” “不懂就不要乱说,先退一边去。” 摁住百里芳,百里燕又问男子: “这位兄弟,你是哪个村子的百姓。” “回贵人,小民是陈吉村的,以打猎为生。” “原来如此……那你家既然是以打猎为生,为何会制出此种物件?” “不瞒贵人,这手艺其实也非我家所有,是别家无子,因为落魄时家父多有接济,故而后来传给我家的。” “那可还有他人会制此物?” “许是还有,因为那人也是从外乡逃命来的,指不定外乡还有。但就近只我一家有。贵人识得此物好处,小民这钱也不要了,只求贵人不要加罪小民。” “呵呵,你倒是聪明,见本官势大不想招惹麻烦。”百里燕伸手掏出一根寸金继续说道:“这样吧,这是一根寸金,你且拿着。回去之后,将你村中能制此物之人尽数招来陔陵城永兴侯府,本官另有重用。” “啊哈!”男子大吃一惊:“贵人就是永兴侯大人!” “怎么,本官不像?” “不,不不,侯爷爱民如子声名远播,小的怎能收侯爷的重金。” “让你拿着就拿着,此物卖八根银着实是赔本的买卖,一根寸金也赚不了几钱。回去之后将村中能工巧匠速速招来本侯府上,本侯另有重用。” “可侯爷还不知小人姓名,就给一根金子,小人实不敢收。” “一根金子对本侯而言不值几个钱,对你们百姓就是无价之宝。你将讨生活的用器都拿来卖掉,可见你是要钱急用,先拿钱回去将事办掉,之后再来本侯府上也不迟。” “侯爷大恩,小人没齿难忘。小人名叫张自林,办完村中急事,定来报答侯爷大恩。” “嗯,快去吧。” “谢侯爷!” 张自林匆忙收起地摊,带着家当迅速离去。待其走后,百里芳满腹牢sao颇有怨气: “爹,一根金子就买这么个破东西,能有何用。” “唉……”百里燕一息长叹,几多感慨:“有些事情你还不懂,爹不怪你,眼下你不知此物的妙用,自然不知此物好处。” “可孩儿真看不出此物有何用处。” “算了,不说了。陪为父走走……” “哦……” 科学技术最早来自于民间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当这个积累达到一定厚度,经过反复的总结和发现,得出可被认知的知识和规律,这就是早期的科学。 科学体系的建立,也无不是建立在大量社会活动经验基础上的系统化研究,当经验的规律被系统化后,既有了体系化科学研究。 但凡世间所有物质,都有其自身的科学规律可以遵循,当不被世人所了解时,就成了奇特现象。 古代中国由于战乱频发和帝王统治的需求,大量长期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和书籍,不是毁于战火,就是被帝王所扼杀,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系统化发展的根基。 一个声鼓让百里燕想到了许多,更庆幸当初收拢砡工派助力永兴城发展,但仍然是不够的。 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需要系统性的加以收集整理,通过系统化的科学研究,使之变成技术创造为我所用。 他虽两世为人见多识广,但到了下一代身上,前世的阅历和认知是不能凭空遗传的。 百里燕无法指望自己的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百里芳不理解一根金子能买到的技术的价值潜力。 城西经过数年发展和有序规划,百里燕将在城西买下的地块进行了整合规划,开辟出大量的中小市场,以低廉的租金长期或短期的租给小贩供其谋生。 如此既改善了城外农民的经济,同时也调动了小商品的生产,满足市场自身的需求,偶尔也有惊世骇俗的发现: “芳儿,你看此陶壶,从壶底灌水却不从底下漏水,你可看出门道。” “咦,真是如此。爹,这是为何?” 百里芳不解问道,百里燕未予理会,问小贩道: “此陶壶几钱一把?” “八株钱。” 店家说道,百里芳吃了一惊: “其他店家只卖三株钱,你这为何卖八株。” “这位公子,你看别家有从壶底灌水不漏的陶壶吗。” “那也不能卖八株钱啊!” 百里芳心中不平,这时百里燕掏出一根寸银递给摊主: “不用找了。” “呦,多谢这位贵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