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2章 封圣回来了 (第2/2页)
酒中,东楼晦便忍不住询问了,封青岩将近四年的游历。 除了一些暂时不能说的,封青岩基本都说了。 “苦陀天,我倒是知道,但是苦磨天……” 东楼晦摇了摇,惊叹不已,便道:“或许整个周天下都没有人知道,在苦陀天的尽头,还隐藏着一个苦磨天。天下之大之奇,真是出乎世人的意料啊。” 封青岩点点头。 “青岩,那魔族身上的诅咒,是怎么回事?” 安修有些诧异问。 “这个,我猜测是有天外之人,在魔族身上做了某种试验。”封青岩沉吟一下道,“这个试验,有可能关于长生……” “长生?” 安修皱着眉头,摇摇头道:“真的有长生吗?” “弟子不知道。”封青岩道,“但长寿却有,苦磨天的魔族,寿命较我周天下长。特别是魔王境的魔族,可活数百上千岁……” “这的确长寿。” 东楼晦点头。 周天下的大贤,不过比普通人的寿命长一些而已。但是,却达不到数百上千岁,最多就活两百余岁。 而且,能够活到两百余岁的大贤,还是比较少。 “奇怪了,颜山那小子,怎么亦跑到苦陀天去了?唉,若不是运气好,以及遇到你,怕是回不来了。”东楼晦道,接着上下打量封青岩,“对了,赫连山和颜山都已经晋封为大儒了,怎么你还是文相?你不会像你老师那样,压制着不破境吧?” 这时东楼晦看了一眼安修,就忍不住劝说起来,“其实,有一定的底蕴就够了,当你晋封为大儒后,便会发现世界变得不一样,思维方式亦会变得不一样。” “圣道的积累,不是只有文相方可。” “大儒亦可。” “而且,大儒的目光,比文相的目光,更为正确,可以少走些弯路。” 安修闻言只是微笑不语。 而封青岩听了之后,只是看向老师安修。 “老师,夫子表面是在说我,其实是在劝说老师。” 封青岩笑道。 安修微微愕然,便看向东楼晦。 “我就是说你,你老师,我已经管不了了。” 东楼晦无奈道。 “啊——” 封青岩愣了一下,但却看向安修道:“那老师为何还不破境呢?弟子已经感受到,老师足以比肩大贤了。” “老师只是文相。” 安修道。 “难道老师是想一步成圣?” 封青岩有些惊讶道。 “你想什么呢?这个天下,哪有什么一步成圣?”安修道,“只是老师隐约感受到,境界还有些不够圆满而已。待老师的境界圆满了,自然会自行破境……” “唉,你们……” 东楼晦指了指安修和封青岩,无奈摇头。 眨眼间。 一夜就过去了。 三人只饮了一坛三斤装的青梅酒而已。 谁都没有醉。 这点酒,根本无法让他们醉…… 在天色未亮将亮时,封青岩便回到虚圣府,并没有惊动多少人。 作为虚圣唯一门客的江山,见到君上终于回来了,不由激动喜极而泣。 “山,拜见君上。” 江山恭敬行礼。 “江先生快快请起,这数年辛苦江先生了。” 封青岩上前扶起道。 这数年来,一直都是江山在打理虚圣府,可谓是尽心尽力,让虚圣府名震天下…… 倘若不是有江山尽力打理,恐怕虚圣府还真无法在天下,拥有巨大的威望。毕竟,虚圣府是虚圣府,并不等于封青岩本身…… 尽管虚圣府代表着封青岩。 但是。 在他不在的时候。 虚圣府还真不是什么,根本无法号令天下。 现在的虚圣府,可有号令天下的力量,一切皆因有江山的存在。当然,这自然不会只是江山一人之功,毕竟虚圣府后,不仅有葬山书院,还有儒教,以及封青岩…… 但是。 若是没有江山。 虚圣府还真的只是一座空有荣誉,却没有实力,以及号令天下的吉祥物而已。 “数年不见,想不到江先生已证得琴君之位。” 封青岩看了看便惊讶道。 其实,封青岩从苦磨天回来,还真的挺惊讶。 先是颜山晋封为大儒,接着就是赫连山和牧雨晋封为大儒或证得琴君之位。 现在又是江山证得琴君之位。 江山的琴道天赋。 虽然还算出色,但绝对不是顶尖,根本无法与牧雨和方忘相比。但是,江山似乎得到了虚圣府的运气加持般,竟然证得了琴君之位,让封青岩颇有些惊讶。 在他看来。 江山要证得琴君之位,起码需要十余年,乃至是二十年的时间。 江山与封青岩交谈一阵后,便立即离开,以免打扰到君上休息。尽管,他有很多事情需要禀报,但并不是现在…… 封青岩洗漱后,天色就已经亮了。 太阳正从东边缓缓升起。 此刻。 封青岩出现在曾经晨读所在的山头上。 他,多年后,充满古老韵味的诵读声,再次在葬山响起…… 当他的诵读声响起后。 葬山下,几乎所有人都愣住了,整个人犹如被定住般。 从山上传下来的诵读声,犹如穿越了远古时空般,散发着让人无法言喻的韵味,从天地响起…… 更在他们心里响起。 葬山书院已经收了十一届的学子。 而真正认识封青岩的学子,早已经离开书院了。 现在书院里的学子,几乎都没有见过封青岩,只是听其名,却不见其人…… 所以。 他们并不知道。 这诵读声,乃是葬山书院的大师兄。 但是,葬山书院里的不少教谕、教习,却知道是封青岩回来了。 他们听到熟悉中,却更有韵味的诵读声后,就猛然站起来,激动冲出房子,急匆匆往山头飞掠而去。 封青岩回来了。 在亳城里。 不少人却听出了封青岩的声音。 “这是封圣的诵读声,一定是封圣回来了。” 不少文人或学子,乃至是百姓,听到充满韵味的诵读声后,都兴奋和激动往葬山看去。 “封圣回来了。” “封圣回来了。” 亳城立即轰动起来。 不是亳城之人,无法理解亳城文人或百姓的激动…… 片刻后。 葬山书院的学子,终于知道诵读声出于何人。 如此韵味的诵读,怪不得……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