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四三节 两女美如娇花 (第1/2页)
热门推荐: 纳兰涩琪本来和颜沉鱼是情敌的啦,甚至早在考拉还没有喜欢上云落之前,就是见到了云落和小鱼宝宝之间的各种亲昵,可以说考拉应该是不可能跟颜沉鱼和平联手的,但是很有趣的事情还是照样发生了,就是安初遇实在是得到了强大的名分。 女孩子家家的,没有哪一个是不喜欢拈酸吃醋的嘛,颜沉鱼和考拉都是不例外滴。 考拉和颜沉鱼自大明寺谷林堂穿过西面偏月门,循石级而下,就来到了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苑圆门口,门额上有砖刻“芳圃”二字。 芳圃为西苑别名,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此园四周山庄起伏,园中有水池,池东堆砌着黄石假山,造型如狮子盘山图,构思精美怡人。西园亦称御苑芳圃,位于平山堂西侧原塔院西廊井旧址,故名西园。清乾隆元年(1736)汪应庚筑,乾隆十六年始修。 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年间(1862~1874),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修,清末亦曾有修缮。 新华国建立后,1951年拨款维修大明寺时,同时整理西园。1963年在池中岛屿迁建壶园船厅一座,在井亭上复建“坐井观天”之美泉亭;亭旁叠山,上嵌王澍题“天下第五泉”石额;维修康熙碑亭乾隆碑亭待月亭。 同时收集园内散乱黄石,在康熙碑亭西侧临水处,由扬州叠石世家王老七根据地形和景观,堆叠大型黄石假山,整理沿池黄石池岸小品。 一九七九年再于西园水池南岸临水处迁建辛园柏木厅三楹,在水池西北阜上迁建南来观音庵楠木厅三楹,在水池西侧阜上新建方亭一座。 同时切除美泉亭通往听石山房(柏木厅)池梗,完善康熙碑亭西侧临水处的黄石大假山,在待月亭东侧叠山筑洞,开辟环园石径。1980至1999年经多次修缮,西园日臻完善。 西园占地数十亩,中部一泓池水,碧波涟漪;四周冈阜起伏,层峦叠翠,植物品种丰富。 西园建筑依山傍水,有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第五泉待月亭芳圃假山鹤冢听石山房船厅天下第五泉美泉亭佛光宝殿等名胜古迹。 康熙御碑亭位于第五泉南侧,为四角方亭,单檐,歇山屋顶,架空花脊,灰色小瓦覆盖,四面廊,廊内砖砌到顶,且在南北西三面设“∩”形门;在南北墙上分别开设扇面形透空窗各两扇,一一对称。 在西面墙上设透空窗两扇,可观“天下第五泉”等景色。廊墙内外均涂白色,外设红色亭柱12根和坐栏,坐栏下有透空砖砌基础,地面铺设水磨青砖。 东面廊墙壁上置长方形康熙御诗碑,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时,赐扬州知府高承爵御制《灵隐》诗。高承爵勒石建亭以奉。 康熙御诗碑文: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康熙所题灵隐寺之五言诗,为什么立于扬州?这里有康熙南巡的一段典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第二次途经扬州,当时的扬州知府是满洲正白旗人,其兄高承爵与皇帝关系密切。 高承爵奉旨先到西湖市考察,然后又赶回扬州伴驾前往西湖市。后来康熙回京都时,高承爵又送皇帝的三公桥上,在御舟中皇帝大悦,赐《灵隐》诗一首,并钦升高承爵为江南按察使。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高承爵于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将此碑立在大明寺内。 沿台阶下行,前面是假山石径,穿过一道石门,在西园的入口西侧,有一座乾隆御碑亭,显得古朴深邃,上面放置了三块御石碑。 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边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 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仲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