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八六节 猎杀九级之旅 (第1/2页)
午后阳光正好,云落和柳熏就如神仙眷侣,在西湖边享用了一顿美餐,坐看西湖风景,闲聊着柳熏喜欢的末世二百三十七年这本,若非云落是此书的作者,也许两个人就不会结识了的,想起那一天的相遇,也是有趣. 云落和柳熏玩得开心吃得开怀,那一边颜沉鱼,安初遇,面对着香初纯子摆弄的一桌水煮明虾一类简单烹饪好菜却没胃口,小女仆倒是吃得饱饱的,香初纯子还把哈士奇爵爷,黑猫黑炭,红鼠糖糖都给喂饱,才不管颜沉鱼安初遇吃不吃的. 饱食之后,柳熏与云落踏上白堤,两旁皆是盈盈的湖水与金色的残荷. 白堤横亘于湖上,全长一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是将西湖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白堤在唐朝称白沙堤,是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宋时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的道路,故称孤山路.明朝修筑后,杂植花木,广植桃柳,景色绚烂,亦名什锦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西湖市任刺史时,常到白堤漫游,并曾作一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cfwx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在治理西湖市时,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后人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充满怀念,故称白沙堤为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西湖市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矣. 白堤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 云落和柳熏随意的走着,欣赏着两岸一树杨柳一树桃,粉碧交错,桃花盛开,红白相间,芳草如茵.柳丝垂线呈现一片生机盎然,映射在西湖里的倒影都是活灵活现的美,走在白堤路上,仿佛在的画里在神仙的梦里穿行. 白堤上有两座桥,东面一座是断桥,大名鼎鼎,西面一座是锦带桥,知者寥寥.实则锦带桥的风景并不亚于断桥.因为站在锦带桥上,既可左瞰里湖.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的露台,而孤山则近在咫尺,绿树掩映楼台,夏时荷香醉人. 锦带桥得名由来,一是桥在十锦塘.二是改筑石桥后桥平如带.白居易谓白沙堤"草绿裙腰一道斜",这桥宛如束在裙腰上的一条锦带,使西子更添光彩.以前云落和安初遇颜沉鱼安青桔骑着自行车,就经常在锦带桥休息拍照. 断桥离苏堤六桥稍远,锦带桥离西泠,六桥均近.所以说"锦桥春接六桥烟".锦带桥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锦带桥之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桥相通,碧波相连,却里外有别. 站在桥边,云落和柳熏看着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渐入藕花深处,水天一碧变成了闹红一舸.那清新,那热烈,让人感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 倘若逢上细雨蒙蒙的天时,如珠的雨珠便"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地敲打着游船的雨篷,更有一种"锦带桥边听雨眠"之幽趣. 锦带桥高不过盈丈,但由于它已经深入到了湖水的中央,成了西湖之中的一个制高点,所以锦带桥是湖中观赏风景的绝佳地.柳熏和云落站在锦带桥上,四面的美景扑来,有种亦真亦幻,心摇神荡的感觉. 在这里,保俶塔,城隍阁,雷锋塔尽收云落眼底,能看到平湖秋月,孤山近在咫尺,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半遮半掩.柳熏牵着云落慢慢的一步一步走上桥顶,眼界豁然开阔,心灵为之一振,胸中块垒荡然无存. 从锦带桥西行不远,云落和柳熏就到了西湖十景中排行第三的平湖秋月景区.平湖秋月背靠孤山,面临西湖的外湖,景关湖一排敞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 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平湖秋月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