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663章 谋韩 (第2/2页)
来的局面是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宋,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不过这些都是虚的,因为宋国的武器装备,早已远迈列国,剑、矛、弩等武器都十分的犀利,不断改进。 夜幕降临,在御书房里,宋王偃正在与白起对席而坐。 看着地图上的标记,白起蹙眉道:“王上欲灭韩?” “白起,你认为不可?” “并非是不可。”白起摇摇头道,“韩国,比燕国强不了不少,而且国土更为狭小。王上若欲灭韩,在无其外阻力之下,臣只需二十万兵马,入韩之后,最多三个月之内,便可破新郑,灭韩国!” 白起的这些话说的十分的有把握,不过,他的确是有这种底气的。若是换作干骜、黄煌这些人,宋王偃问他们灭韩需要多少兵力的话,绝对只是回答十几万不等的。 宋王偃知道,也很欣赏白起的一点就是,白起不打无把握之仗! 韩国已经衰弱到了极点,在牧野之战前,属于天下倒数第二的国家,仅次于楚国。 华阳之战,宋军斩首24万,其中韩军更是死了十余万。去年的牧野之战,更是将韩国最后的一点兵力都打掉了,此时,若是宋国再举兵攻韩,韩国将内外交困,仓促之下,韩国能调集十万人马已经殊为不易了。 白起又道:“不过王上,请恕臣多嘴。臣本来是武将,这不是我应该管的事情,但王上有不妥之处,做臣子的如果不指出来,便是臣子的过失!” “请讲。” “王上,我宋国连年大战,不仅士卒疲弊,国力不济,而且新纳入我宋国版图的燕、楚、齐三国之地,人心未附,叛逆甚多。这两年风调雨顺的,地里产出的粮食是不少,但是在没有消化新得之地的情况下,强行征战,臣唯恐有心人作祟,韩国还没有攻下,咱们宋国便后院起火了。” 闻言,宋王偃颔首道:“白起,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寡人亦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寡人向来都是提倡以战养战的,归宋之地,寡人自会派专人去治理,汝不必担心。” “现在我宋国新得之地甚多,为防宵小作祟,寡人一时之间无法抽调过多的兵力出来。此一战,寡人不求灭韩,但为破韩也。” 白起听到这话,顿时如梦初醒,看见了地图上的几个标记,说道:“野王?王上,你是要臣率军进击野王,将韩国的疆土拦腰砍断,分南北两半?” “不错。”宋王偃笑着道,“此一战,虽为破韩,但是寡人不要求捣破新郑!白起,你要做的,是率军将韩国的疆土分为两半!寡人要的,是韩国的上党郡!” 上党地区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狄子奇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上党地区地高势险。 战国上党郡应当设置于三家分晋之初。郡的缘起具有很强的军事性质,早期的郡都设置在边境地区,其目的就是巩固边防。 由于郡担负了防卫边境的责任,所以郡的长官叫守,也尊称太守。 根据《韩非子》的记载,解狐推荐邢伯柳为上党守,上党此时为郡当无疑问,故至晚在春秋末年,晋国在上党地区已经设置有上党郡。晋国在上党设郡,说明这一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韩、赵、魏三分上党后,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 而三国又都想向东南地区发展,上党则是通向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所以上党被三家瓜之后,其战略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是得到了加强。 在这种形势下,设郡置守,以利边防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三家分晋之后,并无理由要撤消上党郡,相反应该加强郡的职能。 由此推测,三国上党郡设置的时间虽可能不尽相同,但都应当是在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分上党之后不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