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54章 龙战于野 (第1/2页)
“山阳君,你的来意寡人已经知晓。刚刚寡人才得到众将,朝中以及各镇整整五十三人的联名上书!” 宋王偃眯着眼睛道:“他们一致认为,进谏寡人,合兵于朝歌,共拒强敌的邹衍、韩魄、韩凭等人为jianian臣,蒙蔽圣聪,要求寡人将这些jianian佞杀死,以儆效尤。同时,众将还在奏牍中有谴责寡人之意,谴责寡人不应听信jianian臣之谗言,擅自将战火引到朝歌,致使国都告急。山阳君,对于此事,汝有何见解?” 匡章闻言,不由得苦笑着道:“王上的做法,自然不为外人道也。臣揣摩不得,亦不敢妄加猜测、评议。” “你啊你,还是一个老滑头。”宋王偃终于笑了出来,说道,“匡章,其实你不说寡人也知道,你自己在心里面,对于寡人擅自合兵于朝歌,放弃朝歌之外的所有屏障之事还是十分不满的对吗?” “这……” 匡章是左右为难,回答是,便是和御书房外面聚在一起的众将一样,已经在质疑宋王偃,这不是人臣所为。回答不是,这不仅仅是违心,还犯了欺君之罪! 宋王偃摇摇头道:“寡人很明白。现在朝野上下都在议论此事,无不在非议、谴责寡人之所作所为!权之战,白起率军大破燕人,歼敌十万,这正是振奋人心的时候,按理说,寡人应该则邺城或者是高都一处出击的。但是寡人为何没有这么做?” “臣不知。” “匡章,寡人且问你。若是吾宋军先击败邺城的赵军,再南下进击高都一线的六国联军,需要多久?我军能否战胜,即使战胜,又将折损多少将士?” “这……”匡章沉默了一下,随即道,“王上,非半年不可,可能需要更久。” “那你有十足的把握能战胜敌军吗?” “没有。兵者,国之大事也!战场上的形势变幻莫测,非以强弱,非以兵力之多少权衡之,即使是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亦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战而胜之!” “假设我们宋国能胜呢?” “即使战胜六国联军,只怕都将是惨胜!” 宋王偃颔首道:“不错。此一战,即使我宋国战胜六国联军,亦是惨胜,又旷日持久,只怕会如同经过丹阳、蓝田之战的楚国一般,国力就此一蹶不振!这一点是寡人不愿看到的。” “那王上又为何合兵于朝歌,引六国联军进犯我宋国之都城?” 将战火引到自己的家门口,这实在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故而匡章有此一问,在所难免。 宋王偃闭上眼睛道:“寡人欲毕其功于一役也。寡人有几个秘密武器,足以使我宋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战胜六国联军的同时,又不至于使我宋国就此国力大衰,一蹶不振。” “……” 宋王偃主动撤军,撤去邺城、高都的宋军,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朝歌,摆出要与六国联军决一死战的态势,着实是出人意料。 不过正因如此,乐毅这才能率军继续东征,与南下的赵军在距离朝歌城不到七十里的牧野会师。 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殷朝忠臣比干、西周国师姜尚都出生于此地。 殷商末年,八百诸侯会同盟,助周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周武王伐纣时的牧野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标志着殷商555年历史的终结。抛开政治的,军事的大话题不论,单是成语或掌故就有长长的一串。 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等。 虽然六国联军在高都和邺城折戟沉沙,死伤了十余万的将士,但是在会师于牧野之后,六国联军的总兵力依然在八十万左右,远超原来的68万。 而这其中,赵军是独占鳌头的。 80万六国联军当中,有足足三十万,都是赵军!赵国这一回是倾国之兵,所以赵王雍御驾亲征,为的就是确保此一战的胜利。 绵延十余里而不绝,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六国联军的队伍和各色的旌旗在迎风招展着。 望着这空前的盛况,赵王雍不由得感慨万千地道:“此情此景,何其之壮观,何其之相似也!” “赵王说的是当年的牧野之战吧?”旁边的乐毅含笑道。 “不错!” 商周之际,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在牧野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统治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