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过往的书页(简史) (第3/3页)
在某个已经难以精确确定的时刻中,总旗舰利用作为主输出武器的星阵之终,自虚空向虚资讯结构砸下了第一条帝国引爆概率闪电链的信息洪流——帝国的第一条世界枝干也自此诞生。只是……” 画面一转,创世后的辉煌很快就暗淡下去,存在于虚空中的大尺度秩序结构似乎被一些不明的黑红色触须缠绕。而在世界枝干内部,许多原本明亮的丝线也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切割成了许多段…… “死潮污染——这条世界枝干在突然中被制造出来,帝国根本就没有迅速接管它的能力。这也导致了第一条世界枝干有几乎一半的结构被死潮和断裂带吞噬。在帝国从死潮中夺回世界枝干的过程中,原第二天区的皇帝卡洛斯特为掩护出现了“晋升”的奥术生命Ⅵ而死于第二类断裂带……” “对于那时不断膨胀的帝国总势力来说,为数不多的灵魂的消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没人来得及对此感到悲伤,因为Σ的“考验”再一次改变了方向——” “如果说曾经的战斗是沙盘间的攻防,Σ让帝国反向记住了一些可能的战略战术与高级行动方式,那么现在的战斗……可以这样想:你面前的对手掀翻了沙盘并拉起了身后整个宇宙大尺度结构,然后将它作为流星锤劈头盖脸地向你砸了下来。” 新生的世界枝干被黑色的触须缠绕——此时此刻,大家终于看清楚了那些黑色的触须是什么:它们同样是世界枝干上的枝杈与纤毛,它们来自于Σ。 此时此刻,它们被统一控制并展开了统一行动。它们像鞭子一般抽了过来——裹挟着因为快速变动而积累的庞大变量和浓烈的死潮污染。 无以数计的战舰停在了这些长鞭即将抽下的路径上,拦截舰队既有已经见过多次的“熟面孔”,也有更多的新角色。只是,那些新角色虽然性能强悍,但不知为何,它们自身似乎却透露出一种无可言说的畸形与恶意。 “毫无疑问……这样的舰队并不能抵挡灾难。帝国的第一条世界枝干被Σ的腐蚀抽打的粉碎。而这也明确了——在以后的岁月里,帝国要同无数这样的东西为敌。” “可以说……巨大的压力总能带来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透露着积极与向上的,也可能是透露着疯狂与绝望的。” 画面中,一切都在加速,虚空烈阳的星核开始被一圈广阔的云盘笼罩,而在这其中,有无以数计的银白色重锥——它们附着着无以数计的合金触手,这些触手贪婪的汲取着云盘中积蓄的信息。汲取永不止歇,但是云盘却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模糊。 “点火!!” 怒吼声划破了虚空,这些银白色的巨锥抬起炮口,难以想象的巨量信息被压缩成一个小小的点,小小的点爆发形成宏伟的射流,射流贯穿了概率闪电链的核心……虚空被点亮了。 世界枝干开始在虚空中四处开花,其规模之多,数量之大,不禁让故事本身开始摇摇欲坠——要么,就是之前的故事是假的,要么,就是这些巨大的绒毛团是没有内部结构的。 “……这种割裂帝国自身也感受得到,在这个纪元中,有太多太多太过超前的东西被帝国用了起来。可以通过故事搜索信息焦点的虚空巡天雷达开始被启用,它们可以被用来照射分析任何目标,自然也能看自己。然而,事实确实如此,你可以想尽办法用一万种理由欺骗自己去无视他、去否认它的意义、去模糊它们的作用……随便怎么做都行,但是如果不正面面对它们,被欺骗的终究还是自己。” “……老师,那时……” “没有更多生命。” “那这些是……” “傀儡——以及由傀儡组成的矩阵。它们同样具有高度智能和学习能力,但是它们没有自主意识,换言之——它们只会遵循战斗这一最初命令,至于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部分,它们什么都不会想,也同样不会认识到“我”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当帝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毁,没有人能看到未来还能否有一丝光明的时候,只要还抱有一丝的人性和理性,就没有人会允许新的生命再降临到这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中。但是……战斗却是必须面对的。” “……”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故事,克里兹感觉到自己有些麻木,而他能看到,自己周围的人们恐怕更是已经开始机械的、被动的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轰炸,他们不要说理解,甚至可能已经跟不上快速变动的画面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场景在未来……会不会更多的出现在谈天说地时的灵光一现中呢? “无数傀儡乘坐无数战舰,向虚空中早已只剩下躯体的敌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猛攻。没有灵魂的实体占据了帝国几乎所有的权重,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就像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高休谟的个体存在于低休谟环境时,它会不断地向周围的环境中释放出自己的现实强度直到重新接近平衡一样,拥有灵魂的个体出现在广阔的、没有灵魂但却跟自己紧密联系的环境中时,他们也会不断地流失自己的灵魂与力量。但是,在浩瀚无边的冷冻大洋中,再温暖的东西最终也会因为失去热量而变得冰冷。” “这就是红现实现象,一片身处其中就会不断融化的、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氛围汪洋。没有智慧生命能够抵抗这样的稀释,就连本身存在性质就与此类似的场生命们,也都开始逐渐陷入沉默。” “其中……怎么说呢?” “偶尔也有些许亮色,但是亮色之后……总会有更多的危机接踵而至,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