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60 首支国家级投资基金 (第1/1页)
“我有些不明白,同样是织布,咱们的还是羊毛作为原料,还能比棉花来的便宜?” 刘青小声问着身边的另一个掌柜,张田余的一个本家,张琦。 “这事情,刘老板,您问我,我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听堂兄说过,他们的织布工坊都是方少爷和世子搞出来的新织机,据说啊,速度比一般的织机快上很多,一台顶的上过去八台!” 张琦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一个八字。 看着那个有些晃眼的手势,“八倍???啧啧,那真是太恐怖了。”刘青长吸一口凉气,感叹道。 他怎么也想象不到,超过原来八倍的织机,会是什么样,难道是要一堆人围着伺候着一台机器? 那样的话,倒是速度快,就是费些人力物力。 刘青没有见识过技术改良,自然想象不到二十锭的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带来的效率。 如果告诉他,不出一百年,能有机器只靠烧煤烧油,就能运转,效率比现在提高几十倍,只怕他会疯掉。 当然想,现在不是畅想的时间。 看着他在想着出神,张琦说到,“以后会有机会去参观工坊,等到这次事情过后,咱们也是一条船上的同伴,莫说是看工坊机器,就是在宣府建一个,都没有问题。” “在选宣府能建工坊?”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刘青听到这句话,心里便记下。 宣府作为大明边塞,是军屯重镇,极少有像样的产业。 就连买卖,也是时好时坏。 一旦边境紧张,买卖自然就不好做。 只有边境和睦的时候,商队才能顺顺利利的进出草原,因此,他们家的买卖也很难能传下去。 现在看起来,大明在辽东打了几个大胜仗,短时间内,应当会有不错的经商环境。 但是即便如此,眼光也要看长远,若是能有几个工厂,自然是极好的。 宣府尤其是张家口,背靠草原,离京师并不远。 最主要的是靠近原料产区,羊毛运送麻烦,重量轻并且疏松,运到京城就是个费力不好好的事情。 并且,即便是土地也比京城便宜许多,不管是库房还是工坊用地,都要便宜。 至于人力上,只要有点像样的工钱,招募工人还是方便的很。 现在的宣府,哪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业,只要他能说服方书安和世子在宣府建厂,怎么看都是个双赢的主意。 不过,那样做的前提就是,真的能将技术转移出去。 在刘青看来,织机原本就是个需要技术和人力的活计。 现在又有新织机,更是一般人学不会的,还有保密的事情。 这些也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难道,少爷他们就不怕技术外泄?” “外泄?那你的担心真是多余了,不说别的,水泥总知道吧,水泥有多重要,就不需要我说了。原本就是粘贴瓷砖用的东西,现在是整个大明最为重要的物资。那个是能一夜建好一座坚城的存在。 若是让敌人知道水泥工艺,那还了得?就这样,水泥在抚顺那里都有工厂,所以,不用担心。上头早就有对应的手段,怕泄密的事情,都会向工坊里派遣锦衣卫甚至是东厂的密探。四周的守卫,比一般的要塞还要安全,想要混进去一只耗子都困难,更不要说偷走技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