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鹰_第334章 大小胡子的博弈(二合一大章-80月票加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4章 大小胡子的博弈(二合一大章-80月票加更) (第2/2页)

    虽说不是第一次来狼xue,陈道还是对狼xue感到陌生,这处堡垒太过庞大,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去熟悉,例如,希特勒的作战指挥室。

    在戈林派来迎接的副官的指引下,陈道来到作战指挥室的外面。

    指挥室铁门左右两侧墙壁上各有一个放置军帽和武装带的衣架。

    横向的走廊边,一个陆军中尉警惕地看着他,直到他解下腰间的武装带和手枪挂到墙壁上。

    陈道走进走廊后,第一眼就察觉这里的布局似曾相识。

    仔细回忆几秒钟后,陈道确认自己是第一次进入这里。

    带着深深的疑惑,陈道走进指挥室。

    作战指挥室很大,看起来足有七八十平方米。

    中间铺着摆着一张足有六米多长,两米宽的木桌。

    木桌上铺着超大的东线地图,地图上还摆着圆规、三角尺、铅笔和三个放大镜。

    指挥室四面的墙壁上足有八扇窗户。

    希特勒背对着房门,站在桌子中间。

    木桌四周围站着一圈。足有十几个陆空军的高级将领。

    陈道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眼熟,越看越是感到头皮发紧。

    迅速低头看了眼桌下,陈道清楚地看到桌下立着大大小小的手提包。棕色和黑色为主,数量足有六个。

    陈道脑海里迅速冒出一连串的黑色词汇。

    “7.20事件......手提包炸弹......施陶芬贝格......汤姆.克鲁斯。”

    这些词汇打碎重组之后,化成一个令陈道感到沉甸甸的词汇――刺杀希特勒。

    在另一个维度的历史,1944年七月二十日,施陶芬贝格上校在狼xue的作战会议室安置一个手提包炸弹。企图炸死希特勒。

    后世的好莱坞曾经以这段历史为素材,拍摄过一部名为的电影,国际影星汤姆.克鲁斯倾情出演施陶芬贝格上校,向世界还原这段历史。

    就是个房间,希特勒遭遇他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机。

    陈道默默地扫过桌下的手提包。

    这里面会不会藏有炸弹?

    陈道摇摇头让自己不再疑神疑鬼。

    德国现在的处境是蒸蒸日上,而不是“7.20事件”时的日薄西山。

    希特勒在德国的威望正是如日中天,此时应该不会有施陶芬贝格之流来搞恐怖袭击。

    他们若是这么做,将是德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

    但是,还是要防备这种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不能将国家利益和希特勒的安全寄托于施陶芬贝格之流的道德水准上。

    陈道摇头的动作引起戈林的注意。

    在戈林的示意下希特勒察觉到陈道的到来。

    “海因茨。你总算到了,苏联对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宣战的消息你肯定已经知道了,说说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我们应该做出什么反应?”

    “我们和苏联边境线目前是什么状况?”陈道问道。

    希特勒神情古怪地示意哈尔德回答陈道的问题。

    “东线目前相对平静,俄国人没有与我们大规模交火。他们只是派出大量侦察兵沿着边境线偷窥我们的黑豹防线,在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上,甚至还有部分俄国侦察兵越过布格河侦查。在这个会议开始之前,我们的边防部队已经和越境的俄国侦察兵发生十七次交火。”哈尔德说道。

    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说道:“从今天早上起,东线的三个航空队上报,发现有四十二起俄军侦察机越境事件。我们的战斗机部队和高炮部队击落十四架越境的战斗机。而且我们越境进入苏联领空侦查的战机也遭到苏联空军的大规模袭击,有七架侦察机被击落,这是今天之前从未有过的。”

    希特勒接着说道:“海军司令部发来电报,波兰北部和东北部海域。波罗的海的巡逻机和驱逐舰多次发现俄国人的潜艇和侦察机,目前还没有交火事件发生。”

    只对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大打出手。

    不进攻德国,却又在海陆空全方位地对德国进行侦查,摆出一副针锋相对的架势。

    斯大林想干什么?他指挥的苏联红军又想干什么?陈道揉着额头,对诡异的局势很是感到困惑。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战局是什么状况?”陈道问道。

    哈尔德拿起桌上细长的指示棒,指着苏匈边境说道:“苏联红军已经进入苏匈边境的喀尔巴阡山脉。目前正沿着各个山口向匈牙利平原攻击前进,具体要多少天穿过喀尔巴阡山脉,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能根据匈牙利发来的战报掌握苏军的进展情况。除了那些苏联军队,匈牙利军队还在喀尔巴阡山西麓的交通重镇穆卡切沃发现苏联伞兵,那些伞兵正在攻打穆卡切沃和临近的乌日霍罗德市。”

    陈道按照哈尔德的指示,看到乌日霍罗德市也是毗邻喀尔巴阡山的城市。

    “我是不是可以判断,穆卡切沃和乌日霍罗德市毗邻的山口,是苏军的主攻方向?”陈道问道。

    “没错。元首和我们的判断与你一致。”哈尔德说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