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2章画中人(2)  (第1/1页)
    第82章画中人(2)    孙亮请小安送倪萨回家后,自己坐在办公室里,拿起这张画像反复端详着……    画中人,看起来很俊秀,脸部轮廓鲜明,一看就是一个干练的人。    如果不是亲自跟进这个案子,了解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孙亮也不会认为,眼前这个长相俊秀的人,会是个杀人凶手!    可见,人长得美丑,不代表这个人的好坏。那种以相貌来判断人的想法,是十分幼稚而可笑的。    不过,作为一个工作多年,抓捕过不少罪犯的刑警大队长,孙亮认为:    看一个人,主要要观察他或她的眼睛。    孟子曾经有一段观察人的眼神来判断人心善恶的论述: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观察人的方法,没有比观察人的眼睛更好了。    眼睛无法掩盖人们内心的丑恶。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显得清明;心中不正,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听一个人讲话,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内心的好坏又怎么可以隐藏得了呢?    因此,一个人眼睛的清浊,极为重要。    心地单纯的人,眼光是清澈而明亮的;    正直不阿的人,眼光是清朗而坦然的;    心机颇深的人,常常喜欢耷拉着眼皮,有意掩饰自己的内心;    干了坏事的人,做贼心虚,眼神一定是闪烁不定而慌乱的,紧张的……    不仅如此,如果学会观察人们的细微表情的话,会对人的瞳孔的变化分析出各种不同的情绪:    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4倍;    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    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这很有可能是桥壳力的人贩子集团的一个成员,也有可能是桥壳力雇的杀手。只是,过去,没有列入我们怀疑的范围而已。”孙亮思忖着。    根据心脏等人体器官能储藏人的信息的基本原理,倪萨被安置的这个心脏,很有可能会不自觉的反映原心脏主人曾经经历过的事件。    比如,当年莉娜被卡车撞死的现场,只有卡车司机和莉娜在场,而且那个路口没有监控录像设备。    也就是说,知情人只有卡车司机和莉娜。    卡车司机如果是凶手,他会刻意隐藏这段经历;    而被撞的莉娜,在死前亲眼看到了撞向自己的卡车,和在夜色中走向自己的卡车司机……    临死前,她一定看清了这个卡车司机的面容。    现在,储藏着这段影像的心脏,在某一个偶然的时间段,就那么呈现在倪萨的脑海中……    这或许是被害人生前的一种强烈愿望,通过某个时间告诉现在的心脏主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