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蓄势待发  (第1/1页)
    永乐三年,四月,京城。    此时的大明王朝虽然前几年才经历了一场内乱,而且北有蒙元残余,西有帖木儿帝国虎视眈眈,南面交趾(越南北部)也不省心,但是好在帝国仍然焕发着活力。    毕竟对于勤劳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来说,只要自己内部不出问题,这些外敌威胁其实都是纸老虎。    如果以一个人来做对比,永乐三年的大明帝国仍是个青壮年,还是砥砺奋进的在走上坡路。    计言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多了,早就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虽然目前还没实现他一开始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多娶媳妇多赚钱。    不过好歹也是混上了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女朋友,还是个贵族,比起他在现代的时候,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正所谓,妻不在多,胸大就行,钱不在丰,敢花才行。    梅雨宁这一年已经快要十八岁了,越长越开,各方面都长大了不少。    计言看着她的变化,自忖要是去年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她就这么大,就算自己再傻,也不可能同屋睡了好几天都没发现对方是女的。    于是更加期待郑和赶紧下西洋,让自己有机会带着梅雨宁去热带,去东南亚,一起撒欢一起浪。    从永乐二年到永乐三年,计言忙忙活活的没闲着,不是当差,就是吃吃喝喝的。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的皇帝大臣们也没闲着。    先是朱棣痛骂了内阁大学士解缙一顿,说他办事不利。    让解缙主持修书,结果呈交上来的《文献集成》,完全没有领会领导的意图,没有展现皇帝的宏图大志。    解缙这才意识到修书这事儿不是朱棣心血来潮玩玩的,是要来真的。    诚惶诚恐之下,解缙立刻组织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书活动,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将永远跟这本他修成的书绑定在一起。    还有一件也是影响了大明王朝国运的事,而且也还是绕不开这位解才子,他用三个字“好圣孙。”说服了朱棣立太子。    没有成功当上太子的朱高煦,按照明朝制度,要去封地当藩王去了,可是他拒不就藩,天天赖在京城里,朱棣竟然也拿他没辙。    不过这些目前都是身居高位者们cao心的事儿,计言也就是看邸报的时候,或者是跟同僚们八卦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些。    对于计言来说,除了自己和梅雨宁,最亲近的人就是阮小义了。    这孩子成亲了。    是的。    成亲了。    计言还保持着两世处男之身,他的这个小弟已经成亲了。    你敢信?    那是春节的时候,阮小义离乡半年,回山东过年,然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最后好说歹说,终于父子达成了一致,继续在京城可以,把婚结了,然后带着宋青青一起在京城。    要不就在家里待着,什么时候他爹抱上了孙子,什么时候他能回京。    真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作风。    不得已,阮小义只能成了亲,带着宋青青一起住在了京城,好在他之前找的住处够大,所以加上宋青青带来的七八口子,那房子仍显宽敞。    不过从那之后,阮小义每天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天禧寺里,能晚回家就晚回家。    天禧寺这破工程,一年前什么样,现在也只有看得见的几处小变化。    郑和从泉州回来之后,就只有一部分时间还在这个工程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